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多斷交”的台灣社交媒體輿情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18-07-27 17:42:29


 
  2、輿情觀點歸納

  縱觀本輪輿情的代表性觀點,理性和理智言論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居於主導地位,大量網民通過“斷交事件”與一連串島內政治紛爭,逐漸跳出藍綠對立思維觀察與思考台灣政治。

  (1)吳鳳言論意外爆紅,代表社交媒體主流民意風向的重大變化。

  土耳其裔的台灣藝人吳鳳在個人主頁上表示,台灣是個“沒人喜歡的有錢人的孩子”,“全部邦交國在等著台灣發薪水”并建議台灣把錢花在創意、科技等領域。

  吳鳳的言論獲得大量台灣網民的支持和讚同。在留言跟帖區,絕大多數網民都認同吳鳳所言,認為他說的有道理、務實、應該認真聽取借鑒。許多網民表示,吳鳳所言“完勝所有台灣藍綠政治人物”,稱讚其“作為一個外國人看得比台灣人還客觀”。只有極少數網民不認同吳鳳的發言,認為吳鳳不瞭解兩岸關係的背景,難以體會台灣“被打壓”的困境。台灣社交媒體上主流網絡民意對吳鳳言論的認同,主要反映出三種觀點佔主導地位:

  第一,呼籲蔡當局放棄無謂的“金錢外交”,把錢用在急需的內政議題上。大量網民感慨,台灣內部經濟如此糟糕,當局還在對外撒錢欺騙台灣民眾,甘願當做被敲詐的一方,實在是匪夷所思。他們呼籲蔡當局與其砸錢“維繫邦交”後“被斷交”,不如把錢用在發展島內經濟、提振產業和社會福利上。

  第二,認為台灣不應再糾結於苦苦維繫名義上的“邦交國”數量,增強自身實力、為國際社會做出實際貢獻才是更加重要的事情。許多網民認為,大陸“財大氣粗”,目前台灣還指望用金錢維繫“友邦”不切實際。因此不少觀點指出,台灣當局一方面要切實增強自身經濟、“國防”硬實力,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外民間、文體、醫衛、科技等軟實力交流,而不是耗費在小國上。

  第三,感慨藍綠政黨、政治人物已經無法代表台灣民眾利益、反應台灣民眾心聲,希望政壇能夠有跳脫、超越藍綠的政治主張。許多網民認為,吳鳳言論的廣受認可,代表著台灣民眾已經不相信、不抱希望於傳統藍綠政治勢力,他們認為台灣的“外交”議題純粹是國、民兩黨為了自身選舉利益故意操作出來的議題,藉由操弄民意來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

  值得一提的是,柯文哲對該事件的回應也獲得了多數網民的認可,而柯文哲和吳鳳的評論本質上邏輯相通,均讓台灣民眾感覺“直中要害”並感慨“聽到了真話”。實際上,柯文哲也曾邀請吳鳳參加其網紅直播節目“柯P便當會”,兩人本就存在合作關係,故此番柯文哲與吳鳳的言論同時獲得網民肯定,十分耐人尋味。

  (2)綠營“甩鍋論”基本破功,蔡賴面臨內外激烈指責。

  為了平息“台多斷交”後的負面輿情,綠營政治人物、喉舌媒體與網絡意見領袖紛紛出面回應,一邊把“麻煩製造者”的帽子扣在大陸頭上,強調台灣是被打壓、受欺負的一方,一邊呼籲台灣內部要團結一心、一致對外,特別是警告藍營等反“獨”陣營不要被大陸利用,自甘淪為分化台灣、裡應外合的政治工具。不過,對於綠營主流輿論的辯解,不僅網民都普遍不買賬,還受到了綠營內部和藍營網絡輿論的激烈指責。

  首先,蔡英文、賴清德得罪了深綠和淺綠立場的網民。深綠批評蔡當局好不容易才贏回“本土政權”,但完全不兌現“正名制憲”的“台獨”理念,對內只顧自撈自肥,對外軟弱無能,無論是蔡的“維持現狀”還是賴清德的“務實台獨”都背棄了民進黨的創黨理想;不少淺綠網民與吳鳳的觀點近似,批評蔡當局本末倒置,認為台灣玩不起和大陸的“金錢外交”戰,沒有必要花錢與小國維持“邦交”,蔡當局的表現一再讓他們感到失望,之後再也不會支持他們。

  其次,中間立場和藍營網民對蔡賴“團結一致對外”的言論不屑一顧。這些網民認為,民進黨向來把國民黨斗倒斗垮列為第一要務,欺負軍公教不遺餘力,近來台灣發展停滯、政治動蕩、抗議頻發、社會撕裂的一系列亂象都是民進黨製造的。他們尖銳地質疑,民進黨是台灣的分裂者,有什麼資格喊“團結”,這種雙重標準十分虛偽可憎。此外,針對有多米尼加赴台交換生向台灣“道歉”的言論,大部分網民認為,這種自我安慰沒有任何意義。

  (3)關注大陸下一步對台策略,已開始為“友邦歸零”預做準備。

  在“台多斷交”輿情中,部分社交媒體主頁、專家學者和網民發表了一些較深入、具有邏輯性和理論性的分析與觀察,歸納為以下四點:

  第一,下一個“斷交國”大概率會出現在中南美洲。不少分析指出,在當前兩岸關係形勢下,“邦交國”一個個“被拔”只是時間問題,特別是台灣問題已成為中美戰略競爭的工具,大陸在外交戰線“懲罰”台灣對美施壓。有觀點預測,由於習近平主席下半年赴阿根廷G20峰會,所以沿途或將歷史性訪問巴拿馬,並有可能與中南美洲國家元首會晤,因此巴拉圭、尼加拉瓜、海地等中南美國家是台灣的“高危友邦”。不過,至於年初延燒已久的梵蒂岡,輿論認為中梵在宗教問題上難有進一步共識,目前還不至致使台梵“斷交”。

  第二,“斷交”會讓蔡當局更緊密倒向美國,但為此付出的代價難以估計。不少觀點指出,一連串的“外交打壓”會讓蔡當局離北京越來越遠、離美國越來越近。對此,偏藍觀點認為,台灣在中美博弈中的籌碼價值越大,意味著台灣就有可能輸得越慘,未來凶多吉少;而偏綠觀點則是彈冠相慶,認為中美已經進入惡言相向的“冷戰”狀態,美台站在同一陣線抵抗中國大陸已經成為定局,並呼籲蔡當局應與未來美國對華制裁行動同步同調。

  第三,輿論已開始為今後台灣“友邦歸零”預做心理準備。一種觀點認為,“友邦歸零”意味著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承認台灣(“中華民國”)為“國家”,正好為大陸宣佈“武統”創造條件,故少數輿論認為台灣社會不應低估19個“友邦”的價值;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歸零”並不意味著“台灣主權”被徹底否認,而意味著“中華民國政府”被國際社會否認,故“歸零”對“台獨”反而是有利的。還有觀點認為,“歸零”的情況很可能未來一天真的會發生,那時才是對台灣朝野的共同考驗。

  四、輿情點評

  在當前兩岸關係的緊張形勢下,“台多斷交”並沒有讓台灣社交媒體與網絡輿論感到特別驚訝,反而產生了許多跳脫藍綠思維、期待務實理性、思考台灣前途的觀點和聲音,這意味著經過民進黨當局執政兩年的內外“瞎折騰”,台灣社會已經產生了明顯的厭倦、疲勞和怨氣。不過,相較於大陸方面期待“台多斷交”與近期台海軍演一道對島內“台獨”勢力產生震懾作用,台灣社交媒體與網絡輿論對這一政策意圖討論得較少。綜合上文的定性與定量分析,對本輪輿情做出以下總結性點評:

  第一,“台多斷交”致使蔡當局民望進一步下挫,與其它一系列島內社會政治事件一道將成為今年“九合一選舉”影響綠營選情的關鍵因素。從社交媒體輿情可以發現,雖然“九合一選舉”聚焦地方治理問題,但民進黨總體民望的下跌,將使此次選舉總投票率與民進黨總得票率出現明顯下降。不過,由於當前國民黨始終低迷,雖然“九合一”有望小幅度糾正2016年選舉塑造的“綠大藍小”的政治版圖,但這一版圖的微幅糾正,未必會體現在地方選舉的藍綠席位比例上。

  第二,台灣輿論已經不太在乎能否維繫“邦交國”,但綠營仍借機在台灣涉外議題周邊點火,企圖將主軸拉回“反中”意識。輿情顯示,在僅剩19個“邦交國”的情形下,台灣輿論對哪個國家會成為下一個“斷交國”、台灣是否需要“邦交國”已經表現出不在乎、無所謂的態度。“台多斷交”後,緊接著出現中美圍繞外航“台灣列為國家”議題較勁等涉台涉外事件,綠營輿論如獲至寶,欣喜若狂。雖然目前相關輿情只限於政治新聞,影響力尚不大,但可以清晰看出綠營將其作為對“台多斷交”的所謂“反制”操作的意圖,今後是否會產生大規模涉及兩岸關係的負面輿情還需密切觀察。

  注*:
  本文為報告精簡版,全文詳見《中評智庫大數據輿情報告》總第46期。
  執筆:中評智庫輿情分析部執行主編束沐。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8年6月號,總第246期,大數據輿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