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黃富源:美動輒制裁他國何能遏止社會暴力?
http://www.CRNTT.com   2022-06-27 00:44:05


銘傳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黃富源。(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桃園6月27日電(記者 黃文杰)美國南加州台裔教會槍擊案造成1死5傷,震驚台美。銘傳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黃富源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心理學有“武器效應(weapon effect)”說法,最簡單說法是,本來兩個團體不愉快,在吵架的時候,或許不會發生嚴重衝突,但是當一方擁有槍支、壯膽會加速,加重他的暴力行為,研究也發現,只要社會允許擁槍,犯罪問題比槍支管制嚴重,尤其暴力犯罪。

  他說,在美國使用槍枝的暴力,犯罪都比徒手的暴力犯罪,對當事人的傷亡為多為重。當美國社會的領導人,動不動就以制裁、武力威嚇與其利益衝突的國家,確自己不遵守聯合國制定的法規,不遵守曾經自己簽訂的遊戲規則時,又如何能期望美國的國民能夠“民風敦厚、包容他人”而遏止槍枝暴力的惡風呢?

  黃富源,美國休斯頓州立大學刑事司法博士,曾任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兼教務長、“考試院考試委員”、“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人事長、現任銘傳大學講座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為研究社會衝突、暴力與犯罪的專家。

  談美國槍枝管制就要談“擁槍權”。

  黃富源解釋,在美國歷史文化裡有兩個根深蒂固的觀念支持人民必須擁有槍枝,其一為獨立戰爭期間,戰爭英雄因為倚靠槍枝火力而成功脫離英國皇室控制,導致美國憲法當中“人民擁有槍枝自衛以推翻暴政”的精神,另一個是原屬央格魯薩克遜族的美國西部拓荒白人,向西開拓領土掠奪原住民的土地面對印地安人,國家武力還不足以保護他們,這些西部拓荒者以槍自保與侵奪,擁槍成為他們自保與外擴不可或缺的工具。

  他說,上述這兩個與美國人歷史文化牢不可分的觀念,支撐著美國白人的擁槍權,並且明白寫入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中,成為保障公民享有正當防衛權利。再加上族群與權利的組合,使得擁槍與反擁槍的族群,涇渭分明、互不相容,支持擁槍權的族群多為白人、富有者、資本家、保守黨派(共和黨)與美國南方人。反對支持擁槍權的族群則多為非白人、貧窮者、弱勢團體、自由黨派(民主黨)與美國北方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