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宋淑玉:弘揚中華文化 完成和平統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19 00:56:22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台灣政黨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宋淑玉(資料圖片)
  中評社北京11月19日電(中評社報道組)日前,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宋淑玉在“中華文化復興論壇”上表示,兩岸關係發展30多年的歷史充分顯示,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已經成為新時期中華文化傳承、弘揚和創新的連結點,溝通兩岸民眾心靈、觀念的橋梁,維繫兩岸同胞親情的重要紐帶,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鞏固和深化、和平統一進程的強大力量。

  兩岸文化交流合作,是兩岸中國人在走向和平統一的進程中,兩種不同社會制度下進行的文化領域的往來,是在兩岸敵對狀態尚未正式結束、政治對立的特定歷史條件下產生和發展的。宋淑玉認為,兩岸文化交流合作,是在創造解決兩岸政治矛盾的必要氛圍和基礎。同時,也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兩岸問題的本質,可以幫助人們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式。

  她說,兩岸文化往來,是在兩岸政治關係沒有正常化、兩岸交流只能是處於民間交流狀態下,發揮中華文化的感染、教化功能,增強兩岸的“中華文化認同”、進而增加台灣“一個中國認同”的最有效也是最好的辦法。從文化思想領域看,增強“中華文化認同”和增加“一個中國認同”的任務很重。需要同時清理“文化台獨”和正確對待兩岸文化的“差異”。宋淑玉指出,30多年的兩岸關係實踐表明,台灣“中華文化認同”已成為遏制“台獨”的精神力量,成為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的精神力量。

  宋淑玉強調,兩岸交流和合作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兩岸的和平統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兩岸文化往來之所以能夠為完成這一歷史使命作出特殊的貢獻,不是“文化萬能論”,而是因為文化作為意識形態,雖說是一定階段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更重要的是文化作為民族歷史、民族之魂、民族精神的綜合體現,深層次地影響政治和經濟的發展。她說:“30多年來的實踐表明,兩岸交流催生了文化往來。文化的作用力又推進了兩岸交流的發展,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源動力。”兩岸文化交流合作作為推進和平統一的重要途徑,集中體現在有利於確立和鞏固和平統一所必要的經濟、政治、民意和思想基礎上。

  宋淑玉指出,兩岸文化的交流功能,主要表現在凝聚、激勵與整合作用。簡言之,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功能,是在開啟交流大門,開辟交流大道,鞏固交流成果,加快文化自身整合,推進社會了解和認同,增強“中華文化認同”,影響和引導台灣“國家認同”,為鞏固和深化和平發展、進而為和平統一創造信念、情感和思想條件。她相信,兩岸只要共同傳承、弘揚和創新中華文化,凝聚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共同意志,就能形成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完成和平統一的精神力量。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