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文匯報:葉太得票超預期 選舉生態趨務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03 09:38:14  


  中評社香港12月3日電/《文匯報》今天發表社評說,備受矚目的立法會港島區補選昨日落幕,投票率為52%,有超過32萬1千人投票。初步結果顯示,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以小比率的票數領先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在高於五成投票率的情況下,陳太未能像反對派所期待的那樣大幅拋離對手,而葉太理性務實重溝通的理念所得到的支持則超出預料,反映在趨於和諧的社會氣氛之下,越來越多的選民認同理性務實,重視穩定發展。陳太在補選中的險勝,不僅沒有達到推高反對派支持率的目標,反而說明反對派違背主流民意而出現的頹勢難以挽回。 

  社評表示,港島區補選,選情緊張,競爭激烈,52%是一個較為正常合理的投票率。那麼,反對派一再聲稱投票率超過五成就能夠大贏的預言,為甚麼沒能實現?反對派最初曾力圖將今次補選渲染為“民主與非民主的對決”,是一場“普選公投”。陳方安生則自詡為“民主”和“良心”的代表。反對派以為,推出陳方安生作為反對派“共主”,舉著“2012年雙普選”的旗幟參選,必然贏得壓倒性勝利,不僅可挽救反對派在區議會選舉後的頹勢,而且可證明“2012年雙普選”得到一邊倒的民意支持。然而,競選過程顯示,市民的關注焦點,還是在經濟民生方面。與此同時,陳方安生的所謂“民主”和“良心”,也備受質疑。陳方安生不僅要“補打民生牌”,而且在選舉過程中大打“告急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避免了“爆冷”輸掉的命運。顯然,反對派要使補選成為所謂“普選公投”,並期望取得壓倒性勝利的企圖,實際上已經落空。 

  香港回歸以來的選舉,有一條脈絡相當清晰,即每當經濟不景、民生艱困和社會怨氣充斥時,選舉氣氛就趨於偏激煽情,反對派乘機大打“普選”牌,往往可得到較多選票;而當經濟暢旺、民生改善和社會和諧之時,選舉內容往往趨向理性務實,市民亦更多關注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剛過去的區議會選舉,就充分反映了香港人心在變,空頭政治、“普選萬能”、搞激進對抗已逐漸失去市場,而真誠務實服務市民,促進社會和諧,則越來越受歡迎。陳方安生與葉劉淑儀得票的此消彼長,進一步反映了這一趨勢。 

  社評說,在今次補選中,候選人的品質和誠信亦受到市民關注。與葉劉淑儀的真誠務實相比,陳方安生顯得虛偽空洞。她涉嫌以權謀私的“十成按揭”事件,更令其誠信成疑。儘管補選結束,但陳方安生仍欠市民一個交代。執法部門應跟進事件,以維護公眾利益和香港法治。


    相關專題: 港島議席補選 葉劉淑儀戰陳方安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