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化妝品店增15倍 小店“發配邊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02 10:28:38


  中評社香港6月2日電/2003年本港爆發沙士,百廢待興,中央隨即決定開放內地個人遊,帶動本港零售、餐飲等行業。然而,隨著愈來愈多內地城市開放個人遊,令香港承受能力到達臨界點,立法會亦曾進行相關研究,並於上月初發表《個人遊計劃研究簡報》。報告指個人遊旅客雖於2012年為本港貢獻1.3%的本地生產總值增長,但旺區零售商店格局卻變得單一化,當中單是化妝品及個人護理用品的零售商店數目,已在9年間大幅增加15倍,照顧本地居民需要的小店需遷往偏遠地區。

  據文匯網報道,有關報告指出,去年全年訪港旅客人次突破5,400萬,當中內地旅客佔75%,遠高於2002年未開放個人遊時的41%。報告亦肯定了個人遊自2003年推出以來為本港經濟帶來貢獻,當中單是2012年便為香港帶來的增值相等於本地生產總值的1.3%,就業機會佔總工作人口的3.1%,即為約11.4萬人,主要帶旺零售業及酒店業。不過,報告同時指出部分市民關注到港鐵出現過分擠迫情況,以及熱門購物區商舖為迎合內地客源愈趨單一化。

  舖租增七成 爭賣高檔品 

  報告指出,個人遊除帶動本港旅遊業,從而影響本港商舖租金持續上升。報告引述數據指出,2013年零售業總銷貨額較10年前個人遊政策實施之前激增158.1%,同時零售舖位的租金亦增加69.1%,當中銅鑼灣、尖沙咀、旺角等傳統旅遊區及東鐵沿線地區的零售格局,亦爭相傾向高檔產品與日用品,租金上升的情況亦遍及位於新界的商舖,令照顧本地居民需要的小型店舖,往往因租金昂貴而要遷往較偏僻而租金較便宜的地區。

  衣鞋店升41.5% 家品店跌29.5% 

  報告又謂,針對內地旅客需求而開業的商舖大幅增加,其中於2004年至2013年的零售商店數目,單是售賣化妝品及個人護理用品店舖增幅已達15倍,其次是成衣及鞋類升41.5%,皮革製品升32.9%。然而,售賣非專門貨品(一般糧油食品和家庭用品)及書報與文具店的數目,卻在同期間分別下跌29.5%與25.4%。

  報告總結指出,釐定一個城市的旅遊業承受能力時,除考慮本身的社會承受能力,亦要顧及旅遊業的發展程度以及本地居民的感受,例如會否影響他們對本土身份的認同感,以及會否因而難以使用公共服務及設施等。報告建議政府研究香港旅遊業的承受能力時,應眼於旅遊基建是否足夠,以及旅客持續增長可能帶來的負面社會影響。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