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滬港通“滿月”:慢熱仍待“加溫”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17 10:32:59


  中評社香港12月17日電/作為中國內地資本市場史上力度最大的開放舉措,滬港通已經“滿月”。不過,試點初期滬港通表現出慢熱態勢,仍需借助時間的推移和相關體系的完善為其“加溫”。

  歷經半年多的籌備之後,滬港通試點於11月17日正式開閘。來自滬港證券交易所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16日,滬股通3000億元總額度已使用669.6億元,餘額佔比77.7%;港股通2500億元總額度僅使用88億元,餘額佔比高達96.5%。

  而從單日額度使用情況來觀察,除開通首日滬股通用完130億元額度外,其餘交易日雙向交易都欠活躍。在內地股市持續放量上攻的背景下,最近15個交易日滬股通單日餘額維持在100億元上下,其中逾半數交易日超過110億元。

  在此間業界人士看來,試點初期滬港通活躍度不及預期,與諸多因素相關。

  試點初期,港股通設立了50萬元的進入“門檻”,將內地為數眾多的中小散戶擋在了門外。而一些具備一定資金實力和投資能力的機構和個人,早已通過其它途徑參與港股交易,這使得港股通投資者數量比較有限。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胡立峰分析認為,一方面,港股通交易成本較高,包括匯兌成本、交易費用和行情收費等。另一方面,港股交易規則與A股差異較大,標的物較少且股性不活躍。此外,參考匯率價差較大,也影響了內地投資者參與港股T+0交易的積極性。

  滬股通方向上外資對A股表現出的觀望情緒,則可能緣自於內地股市T+1等交易機制缺陷,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遲滯導致的風險管理工具缺失。與此同時,在流動性驟然寬鬆背景下,近期內地股市非理性因素上升,也使得海外資金舉棋不定。

  不過,試點初期表現出的慢熱特徵,並不影響業內人士對於滬港通長期發展前景的樂觀預期。

  “從全球範圍觀察,滬港兩地股市已經成為‘估值洼地’。”胡立峰在近日南方基金主辦的“滬港通業務發展機遇與投資”研討會上說。

  截至11月28日的數據顯示,上證A股市盈率為13.09倍,香港恒生指數、恒生國企指數市盈率分別為10.36倍和7.71倍。而同期美國道瓊斯指數和標普500指數的市盈率分別達到15.92倍和18.32倍。

  胡立峰表示,港股通開通初期交易不活躍,或表明內地投資者風險意識在提高,理性投資意識在增強。“相信隨著他們對港股認識的加深,未來參與者會越來越多。”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讓更多內地投資者參與港股通,近期已有兩隻跟蹤恒生指數的ETF獲批,包括17日結束網下現金髮售並啟動網上現金髮售的南方恒指ETF。

  南方基金產品開發部副總監魯力介紹,南方恒指ETF直接投資於滬港通股票,採用現金申購贖回。據悉,這只ETF已向中國證監會申請二級市場交易T+0,未來將在交易所繫統允許的情況下切換到實物股票T+0申購贖回。

  此間投資界人士評價認為,滬港通框架下更多高效、低成本投資工具的出現,可滿足兩地投資者大類資產配置需求與跨市場配置需求,也有望提升滬港通的熱度。

  而在更多業界人士看來,滬港通的作用並不僅僅局限於活躍滬港兩地證券市場。“不應以短期交易量來評估滬港通的價值。”申銀萬國證券董事長李劍閣說,其更深遠的意義應是促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及倒逼內地資本市場改革。

  事實上,剛剛“滿月”的滬港通,需要的不僅僅是“加溫”的過程。促使內地資本市場制度體系趨於完善,併為跨境雙向投資的進一步開放提供示範,無疑是其擔負的更為重要的使命。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