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李佩珍:我從台灣到院前
http://www.CRNTT.com   2018-05-30 10:52:02


 
  (三) 院前濟生緣合作社---務農鄉村的新思路

  合作社於2014年5月份成立,這個名字是合作社成員反覆討論後定下來的,寓意著“慈濟、生態、緣分”。所謂“慈濟”是因為城市菜地正處於青礁慈濟祖宮的正對面,也希望合作社能像保生大帝一樣慈濟為懷;“生態”是指城市菜地的蔬菜都是無公害種植,講最生態與健康;“緣分”是指合作社一幫人在一起是個緣分。

  如今合作社的成員已由最初的15人擴展到30名成員,若以每個家庭有五名人口來計算,合作社組織便占村中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再涵蓋家庭成員的親屬便網羅了村中半數人了。合作社理事長陳俊雄一再強調,合作社的成立最主要是讓共同締造推展時有一個制度化的組織來帶動,城市菜地的經營是一個對村內的蔬菜種植方式做一個方法上的示範。村內的一般菜地平均每年每畝地有3萬左右的收入,通過城市菜地模式,每年每畝地的收入可達到8萬元。因此,組織化的推展共同締造事務,同時藉由城市菜地的社區微產業發展來活絡組織成員的動力,這成了一個院前社的共同締造成功模式,也因為這樣社內的硬件與軟件同時並進增長,接著在“以獎待補”的機制下,院前社才有了更多的政府資源的挹注。

  (四)一路艱辛,也堪稱有了童話般的快樂結局

  在共同締造的因緣際會下與這幫小年青們度過許多難以言喻的酸甜苦辣,許多人經常回憶道,以前在村口下了公交車都得打電話回家叫家人騎摩托車來載,“因為路太黑太難走了,短短的5分鐘的路程都會害怕!”更有村民坦白以前都不太愛跟朋友說家住在院前,也鮮少帶朋友回家玩,“村裡亂糟糟的啊,也沒啥好看的啦……”。是啊!我自己也清晰記得,在那個正值雨季的時節第一次踏進院前社,現勘途中雙腳深陷泥濘,好容易拔出腳來卻扯斷了涼鞋鞋帶……。

  時間來到2017年的初夏,如今多了7位台灣人吃住在院前了,其中有經營比薩店的一對台灣高雄夫婦、布丁奶酪DIY的台北縣一家三口、經營台灣鳳梨酥觀光工廠的台中黃博士、蘭花園植物DIY的前漳州台商會長等等,我們都吃住在院前,更以此為生計打拼的基地。誠如菠蘿館黃博士所言,他在大陸工作20多年、走過好多地方了,選擇院前社落腳最重要的因素是因為“人”,這裡的人對了他也就留下來了。院前社的故事還會繼續,“我住在院前社!” 現在我們總這樣大聲的回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