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蔡逸儒:民進黨對陸政策的轉變不足為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23 21:25:35  


  中評社香港12月23日電/台灣中國文化大學中山所教授蔡逸儒22日在《聯合早報》發表文章說,雖說兩岸都想擺脫治亂循環論的夢靨,但不知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現象,還是兩岸中國人的宿命,外界目前有個看法,認為大陸的共產黨正在國民黨化,變得官僚腐敗;台灣的民進黨則在共產黨化,專搞鬥爭與分裂;而國民黨則在民進黨化,想學它的鬧事與動員。乍聽之下好像還真有點道理,不知是不是天道好還?大家繞來繞去都在打轉,反正倒黴的就是那些關心政治,但又無力回天的尋常百姓。

  兩黨都要向中間靠攏

  文章說,同樣的,不管正確與否,台灣社會對國民黨與民進黨也都有個刻板印象。民眾想到國民黨,壞的總是把它和黑金、官僚、顢頇想成一塊,好的就是它相對較為理性、穩健,支持者多為都會區的中產階級和知識分子;提到民進黨,大家就聯想到暴力、台獨、分裂族群、專門胡扯硬柪,支持群眾相對較為草根基層,比較正面的則是本土、親民與勤政,善於動員、宣傳、應變靈活,頗得年青人的青睞。

  每次各種民調數字可以證實,台灣民眾一方面對於國民黨執政時期的兩岸與國際關係相對比較放心,但又對其貪腐和官僚頗為不滿,認為其治績仍有大幅改善的空間;對於民進黨劍及履及的執政績效雖然多表肯定,但又認為其處理經濟問題的能力不佳,在兩岸與國際關係及台灣內部族群問題上尤其讓人詬病。難怪每次選舉都要讓台灣民眾在兩難之中做出艱困的選擇,要選出一個比較不爛的蘋果。

  文章說,雖說兩黨特性與群眾基礎都有不同,但表面上又有志一同的想要往所謂的中間靠攏。國民黨一方面想要轉型本土,希望擺脫黑金與派系,另一方面則凸顯民進黨的暴力與台獨本質,把蔡英文描繪成“暴力小英”為其經典之作;民進黨除了要努力摘掉暴力、台獨的刻板印象,改走溫和、理性路線,提出低調溫馨訴求,還要不時強調,國民黨“親中賣台”的可能性,間接提醒民眾國民黨的“外來”、“不夠本土”的一面。

  民進黨兩岸政策或將和國民黨趨同

  上次,筆者曾經談過小英路線的議題,已經說明民進黨似有轉型的跡象,其中的關鍵問題當然還是在它的兩岸政策,但也質疑這究竟只是戰術性的暫時調整,還是戰略性的根本轉變?不知民進黨的目的只是為了要騙取選票、降低北京和華府的戒心,爭取2012年重新執政的機會?還是要幡然悔誤,不惜以今日之我改正昨日之我,走回中道,放棄錯誤的台獨主張,敢於不再深受那些深綠群眾的裹脅?

  根據當前事態發展看來,民進黨顯然將繼台獨黨綱及台灣前途決議文之後,在未來的幾個月內就其中國大陸政策提出新的原則性主張,但又預留回旋空間。外界有理由相信,民進黨可能用不同的表述方式,提出類如馬英九所主張的“不獨、不統、不武”政策。不獨是“中華民國”本為獨立國家,不需要再次宣布獨立;不統則是在民進黨執政期間沒有統一的問題;和平不武更是天經地議之事,不必多費唇舌。

  文章說,換句話說,民進黨企圖先讓自己的大陸政策看來和國民黨並無太大差異,一方面解構國民黨的批評,消除台灣民眾對其盲動挑釁的疑慮,甚至表明願意接收這幾年來兩岸關係改善的果實,採取政經分離政策,然後再把自己形塑成中下階層、普羅大眾的代言人,和國民黨展開貼身肉博,進行一場貧富之間的階級鬥爭,發揮自己相對優勢的勤政、愛民、本土、效率。看來,國民黨將有一場硬仗要打。

  民進黨對陸政策的轉變不足為信

  在筆者看來,即使國、民兩黨的兩岸政策在表面上似無不同,但本質上仍有很大的差距,大家千萬不可被表面的暫時假象所迷惑。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模糊化、政經分離、區別對待,當然會對馬英九的連任構成壓力,但這只是策略的改變,畢竟民進黨內部確實有人說過,除非兵臨城下,除非羅掘俱窮,只能背水一戰,否則絕不放棄台獨的主張和立場。北京當局對此尤其必須有深刻的認知,不能被騙。

  就如新加坡資政李光耀所說,民進黨的蘇貞昌、謝長廷等人對中國的反感、仇恨和嫌惡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筆者相信,一、只要民進黨從上到下這種仇恨中國的基本心態不改,其他都是假的;二、民進黨內仍有一批勇於權鬥的驕兵悍將,這些人未必就肯折服在蔡英文的溫和路線之下;三、民進黨應該不敢置深綠、急獨選民的龐大選票壓力於不顧。這些都足以說明民進黨的轉變不足為信。

  文章說,最後,再談到台北當前甚囂塵上的所謂第三勢力,不管這第三勢力是出於國民黨內部,或王金平、呂秀蓮、李登輝等人的聚合,這都會對馬英九的連任之路產生不利影響,國民黨政府必須盡全力加以事前化解。當然,就像對民進黨的轉型一樣,北京當局既不能輕易上當受騙,也不能隨便說三道四。私下關切、深入研究是當前唯一的辦法,如何做出正確的解讀,並預擬因應對策則為重點工作之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