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蘇嘉宏:蔡英文的“政黨‘載具’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09 00:21:08


 
  二、“挑戰-‘不’回應”的綠藍政黨互動模式

  西方文明向東方文明主動提出挑戰,而東方文明以被動的方式加以回應,這個解釋近代史的“挑戰-回應”模式早就廣為人知。與這個“挑戰-回應”模式不同,台灣的綠藍互動模式則往往是綠軍不斷地提出挑戰,而藍軍竟然沒有回應,挨打、受辱成為慣性麻痺的常態,這個堪稱“挑戰-‘不’回應”的模式,讓藍軍基層從過去的焦慮不安到現在已是漠然以對。“內閣”成員的知名度之低、全無地方能見度都是空前的,沒有知名度、能見度,就沒有認同度,也跟著就不可能有滿意度;民眾不知道部長姓啥名何,疏於經營基層,馬英九與“內閣”滿意度一再締造紀錄的破表新低,與部長之任命進退與選舉切割有絕對關係。如果用蔡英文的政黨載具說來看,國民黨與政務系統完全黨政分離,載具私有化也好,公有化也好,都是被棄置的;以專業自矜自傲,毋庸掛心能否延續國民黨執政地位,好官我自為之者,正是民眾對國民黨喪失信心的禍源,讓人徒喚奈何!

  “內閣”一體,責任政治從整體政治形象不容分割開始。最近,新任的“內政部長”陳威仁不知何故自行對媒體坦承,“行政院長”江宜樺徵詢他的時間很短,第一時間他曾建議江揆考慮其他人選,但昨晚江揆打電話給他,請他接“內政部長”一職……雲雲。所以,這個“閣揆”與之徵詢過程的細節,被他無意義的主動自曝之後,媒體就以“倉促接“內政部”為標題報道,除了是要給予外界江是如何如何的“急就章”、“趕鴨子上架”和陳自己又是如何如何的“勉為其難”的惺惺作態印象之外,不僅未能一新耳目,甫上任就立刻“弱掉江揆”,可惜可嘆!相對於此,新任的“環保署”署長魏國彥卻是一再對媒體重申:“從學地質學那一天起,便已開始準備,已準備43年,認為要將畢生所學貢獻社會”、“喝台灣水、吃台灣米,將所學奉獻給台灣這個母親。”,魏教授信心十足,士氣旺盛,具有安邦定國之氣勢。前後兩相比較,政務官的政治意識、官場倫理和內涵素質真是不同。

  三、台灣兩黨的政黨代表性

  政黨的利益代表性問題,也就是蔡英文所說的“政黨載具”能否承載多元利益,並且以之為兼顧政治上“分配”、經濟上“效率”的處理平台,是政黨維繫執政地位的關鍵。過去,中國共產黨意識到政黨的利益代表性問題,曾經提出了“三個代表”,要求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賢哉斯言。準此,用“生產力”、“文化”和“利益”來檢視台灣兩黨的代表性,國民黨戰後初期與經濟高度發展時期,成功地以“耕者有其田”政策從代表農業經濟的“農民黨”一路轉型成為代表中小企業、城市中產階級的“產業黨”,接著卻在台商兩岸布局、高科技產業的全球生產鏈中不斷出走,反而弱化了自己過去可以關門主導的地位。可以說,在生產力換代升級、產業經濟不同階段的發展中,國民黨代表的利益不明確、選票跟著逐漸流失。不同於國民黨標榜的多元族群融合的利益,民進黨第一順位代表了閩南族群的利益,台灣產業升級換代過程中無法跟上全球化腳步的經濟弱勢階層也有利益與尊嚴的需求,民進黨安慰這種人心的本土化路線始終鬥志昂揚,不是沒有道理的。於是乎“產業利益/全球化”vs.“閩南族群利益/本土化”的兩個政黨的兩條路線,就會在教科書的“中國史觀”vs.“台灣史觀”,或其他每一個文化領域當中針鋒相對;但是,在政治鬥臭客家人苗栗縣長劉政鴻的過程中,“太過OVER”以後,民進黨也要遭到族群利益與之不一致者的反撲,例如:有一種說法同情劉政鴻,並認為這是“閩南人(政黨)欺負客家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