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石之瑜:從“單打雙不打”到“單獨雙不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05 00:27:57  


石之瑜
  中評社台北7月5日電(作者 石之瑜)“單打雙不打”是膾炙人口的冷戰與內戰期間的故事,藉由形式的內戰來維繫一個中國原則,運用的是高級的辯證法。如今,則出現“單獨雙不獨”與“單統雙不統”的鬥爭,鹿死誰手,值得重視。

  冷戰期間,面對帝國主義圍堵中國並企圖分裂中國的圖謀,在毛澤東與蔣介石之間,維持了數十年的一個既顛覆且抗拒的默契,以因應帝國主義徹底劃分世界為東西兩大陣營的霸權秩序。亦即從1958年起,逢單號日解放軍發動對金門外島國軍進行砲擊,逢雙號日便停止砲擊,號稱“單打雙不打”,如此國共之間內戰的形式得以維繫。
 
  表面上,如此象徵性的內戰無軍事作用,以致帝國主義沒有大舉介入的動機。但另一方面,事關帝國能否有效協防盟邦的信用,也就無法從金馬外島脫身。只要帝國主義不脫身,就不可能夾持蔣介石分裂中國。

  以延續內戰來維持中國不分裂的思維,充滿辯證,也是冷戰數十年結束後,中國並未分裂的重要原因。但不可否認的是,北京與華府在1979年建交後,“單打雙不打”的軍事行動結束,北京改以和平統一作為主要的對台政策方針。矛盾的是,台灣獨立的勢力也在1980年代嶄露頭角,甚至於1990年登堂入室,成為至今主宰國民黨二十年的政策主軸。

  簡言之,內戰的形式足以化解分裂勢力,和平的政策反而縱容了台獨。其結果,在和平統一的願望不變的情況下,北京必須對台獨採取某種軍事威嚇,乃數次以導彈試射與大規模軍事演習來宣告統一決心,成為台獨口中念念不忘的所謂不放棄武力的夢魘。

  然而,面對北京的守勢,台獨則求變,因而後者具有了主動性,發動層出不窮的政治挑釁,對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和平統一的政策極盡能事地破壞,導致北京限於被動,一直到2005年以後才有所扭轉。近五年北京所執行的,恰是某種未言明的充滿智慧的“單獨雙不獨”的對台戰術。質言之,對於台北各種追求台獨的活動儘量不予理會,但專注於各種牽制台獨的活動。

  表面上,對於台獨許多挑釁手段,北京多所容忍,但縱放的目的不是通融鼓勵,而是在能維持最低限度的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爭取各種和平統一政策得以推動的空間。其結果,即使國民黨的反台獨充其量只是一種和平獨立的苟且手段,北京終能不顧一切促成國共和談。如今,國民黨配合台獨的政策並未改變,但是兩岸之間和平統一的條件卻已經大幅改善。 

  所謂“單獨雙不獨”只是一個類比,說明面對台獨頑強且多變的發展,不能只以圍堵為手段,而必須積極進取。為了積極進取,必須對台獨採取懷柔。只要掌握如何懷柔,何時懷柔,則台獨的幅度依舊在控制之中。不過,這樣美好的願望能否落實,除了北京的運用之外,必須取決於台獨的因應。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