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石之瑜:和平與統一不可得兼,如何取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25 16:36:30  


  中評社香港10月25日電/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石之瑜近日在聯合早報發表文章說,對一個“和平我所欲也,統一亦我所欲也”的人而言,兩者不可得兼時,是舍哪個而取哪個呢?目前兩岸關係的走向,對北京而言,就是“和平可欲也,統一卻不可得也”。這時,無論北京面對這樣的形勢如何作為或不作為,都不可避免是在做出一種方向上的選擇。

  對台北也好,華府也好,甚至東京也好,他們分享的情感是:“和平我所欲也,統一我所不欲也”,因此他們面對目前兩岸和平分裂的現狀,不採取任何作為的意義就是,他們支持現狀的繼續維繫。相較之下,北京如果選擇不作為,當然也形同支持現狀,若是北京沒有放棄統一的話,自然不可如此。

  北京目前的作為是,敦促台北進行政治談判,但是台北有什麼理由要理睬北京呢?是害怕北京取消ECFA嗎?還是怕北京升高軍事壓力呢?如果台北既不怕,也不相信北京有此意圖,當然就不會理睬。則北京又能如何?若北京已經可以判斷台北不會理睬,卻一再著墨於此,如此給外界的印象會是北京很認真促談呢?還是北京是逢場作戲的敷衍了事呢?

  所謂觀其行,聽其言,是北京對台灣歷任領導人的立場,如今北京的言論同時是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有什麼行為可以讓外界判斷,北京在面臨抉擇時的真實意圖為何呢?那就是要看北京在面對製造統一障礙那些勢力時,有沒有決心加以處理。在台灣民眾日益排除統一作為未來選項的演變中,外界對北京的聽其言,觀其行,就格外好奇。

  舍和平而取統一的話

  若為了和平,北京面對華府老是訴諸於台灣關係法作為對台軍售的托辭,便應該繼續忍讓,口頭例行抗議軍售即可。若為了統一,北京則可直搗黃龍要求華府限期廢止干預中國內政的台灣關係法,不然任何華府現在或將來涉及干預其他國家內政的政策,北京就一概杯葛。

  若為了和平,北京對於鐵杆台獨或推動去中國化的反華仇中人物,便應該多歡迎籠絡他們到大陸走走看看,送茅台,招待住宿,拉關係,建人情。若為了統一,北京則可不假辭色拒絕往來,嚴詞批評,直指為文化上的數典忘祖與道德上的認賊作父,絕不寬待,以免不縱容任何可以游走僥幸的心理。

  若為了和平,北京對於以呵護台灣民眾情感需要,尊重台灣人主體意識的外交休兵,便應該多方配合,網開一面,拒絕任何台北“友邦”的轉向。若為了統一,北京則可以緊縮實質上已是兩個中國的外交休兵,不以台灣民眾的情緒為決策依據,而以道德立場面對台灣的悲情意識。

  追求和平很容易,凡事讓一步海闊天空,就如李登輝勸宋楚瑜要諸法皆空。可是,追求統一就很困難,曾經以終極統一自勉的馬英九,已經退讓表示自己在有生之年看不見統一,他的轉向現實可以總結為:“統一誠可貴,和平價更高,若為選票故,兩者皆可棄”。統一既然這麼困難,還要追求的話,必定是要抱著知其不可而為的破釜沉舟之心。

  是不是想統一就必須要村村點火呢?恰恰相反,想要統一就要集中心力,集中國力。用和平來拖延台獨,自然同時也消耗國人對於統一的信心與理想。時間對誰有利是要看誰的立場能在現狀中獲得更好的成長,因而產生更大的自信。所以,靠著分散自己對統一的注意力來轉移台灣朝野對台獨的注意力,不算有效的統一手段。

  若論統一的最大困境,華府顯然是頭號阻礙。能否在台灣關係法與對台軍售方面與華府進行攤牌,不惜以犧牲全球治理的夥伴關係為代價,展現決心?然後便可以透過比較知道,是統一還是反統一的信念更強一些。如果說鐵杆台獨的反統一信念比北京的統一信念強,或許可以理解,但如果說華府反統一的信念比北京的統一信念強,就有點匪夷所思了。

  當然,若選擇和平而不是統一,也符合全球化時代的道德觀,全球化時代講求多元文化,故在台灣,若非政治操弄,統獨可以和平共存。如果北京也決定順應時勢,體會潮流,以和平為最高道德,自也無可厚非;則擺出促談姿態,將不能統一的責任轉嫁給國民黨,甚至包藏異心的華府,看似退卻,就也不失其中另有道德含意。

  全球化的道德,和平的道德,多元文化的道德,此三者在當下與民族統一的道德格格不入,這是為什麼作為或不作為都是方向選擇。在價值混沌的兩岸關係下,已經沒有人能規定怎麼選才是對的了,北京必須自己想清楚,自己做選擇。而別人則只有聽其言,觀其行的份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