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譚中:中印關係亟待高智商解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28 13:39:01  


  中評社香港10月28日電/旅美教授譚中27日在《聯合早報》發表文章說,10月20日,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新聞評論認為中印之間展開了“嘴唇惡戰”(vituperative war of words)以及“外交針刺”(diplomatic barbs)差不多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10月24日早上,在泰國華欣出席亞細安系列峰會的中國總理溫家寶和印度總理曼莫漢星擠出時間舉行了近一小時的會談,這是溫家寶主動要求的。

  年已古稀、印度著名政界“中國通”斯瓦密(Subramanian Swamy)說,從2007年起,印度某些人就發出一種歇斯底裡的論調認為中印之間將有戰爭,“更確切地說是:中國正在計劃進攻印度”。他說,印度人不應“昏頭昏腦地想象中國對我們心存惡意”,也不要“麻痹大意地低估中國對我們的傷害力量”。他對中印關係一直樂觀,現在看到形勢發展嚴重,都把話說到這種程度上了。

  邊界糾紛影響兩國關係

  針對這種形勢,中國駐印大使張炎曾經竭盡全力宣傳兩國關係發展良好。他更在《印度教徒報》上發表《中印友好之勢不可逆轉》文章,希望中印兩國“更多把精力放在經濟合作上,而不是無休止地打邊境爭端的‘口水戰’”,“尋求雙贏的機會,而不是‘零和遊戲’。”

  兩位國總理會談氣氛融洽。印度媒體說,中方並沒有提出阿魯納恰爾及達賴去訪的問題,但同意爭取縮小中印貿易的順差額。中國媒體說,雙方同意在邊境糾紛上“繼續通過坦誠對話,逐步縮小分歧,最終達成公平合理和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辛格總理認為“談得很好”,有益於增進兩國互信。

  前任印度駐華大使、現任外交秘書拉奧琪(Nirupama Rao)在兩國總理會談前夕說出兩國關係變得“複雜”。這位多年誠心致力於兩國親善、笑容可掬、談吐溫柔的女詩人、外交官所用的“complex”(複雜)形容詞間接證明兩國之間的疙瘩相當嚴重,她還說:“已經有好幾年了”。

  當前中印關係可以這樣來形容:“有意栽花花怒放,無心除蔓蔓纏身”。在“有意”發展方面,兩國經貿往來呈突飛猛進之勢,從2000到2009年雙邊貿易增長了30倍,明年可能突破600億美元。兩國在G20、“金磚四國”、最近亞細安10+6峰會等國際場合來往都十分融洽。10月21日還簽署了環保合作協議。

  可是在“無心”的方面,讓邊界糾紛像萬里長城那樣擺在喜馬拉雅山脊上拖了半個多世紀不去解決,再加兩國國防力量不斷膨脹,加強邊境防衛與管理都會增加軍事方面的活動而又牽涉政治問題,八十年代印度新設的阿魯納恰爾邦越來越變成中印外交來往的一根刺,成為引人注目的麻煩根源。

  當前兩國輿論的敵對

  今年6月印度空軍一架AN-32型運輸機在阿魯納恰爾墜毀,機長及12名軍人(包括空軍中校及少校各兩名、上尉一名)喪命,有兩種傳言,一是被印度毛派武裝或東北獨立勢力用火箭擊落,另一是遭中國空軍或地面部隊擊落。這種事件的發生當然會在印度輿論中製造出不安情緒。

  兩國總理會談、握手親善只能治標,要根本使中印關係改善必須做到三點:肯定兩國特殊的兄弟情誼、早日解決邊界糾紛、加強民間交往,增進相互了解。孔子名言“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如果中印兩國政府都積極努力、使兩國之間從上到下有一種友好氣氛,就不會出現當前這種敵對的輿論,應該立刻改變過去一段時間內聽任輿論自流的政策。

  已故中國學兼印度學大師季羨林說:中印睦鄰關係是“天造地設”。季老生前是“國寶”、領導人無限珍貴,現在更應該繼承並發揚他這一精辟理論。印度大文豪泰戈爾生前也希望把中印兩國“愛心”與“朝聖精神”建立起來的“通道”(path)重新恢復,在兩個偉大文明之間開辟新天地。

  凡是高智商的人都看得清楚:中印邊界糾紛是“舊世界”(英殖民主義加舊中國閉關自守、夜郎自大的傳統)埋在21世紀“龍象共舞”舞台下的一顆定時炸彈,是19世紀“地緣政治範式”的病毒使得當今兩個返老還童的文明古國無法繼續像過去那樣親如手足。諷刺的是:那“地緣政治範式” 的始祖歐洲已經全力以赴地改造所謂“民族國家”你爭我奪、你死我活的相互競爭關係而突破國界;全世界都朝“地緣文明範式”方向發展,世界文明歷史最悠久的中、印兩國反而陷入“地緣政治範式”泥坑。

  應成為神話中的“金地”

  從現實的眼光來看,中國的西南和印度的東北與西北都有少數民族問題,政治上有不穩定性,引起人們對國土完整、安全的擔待,這是自然而正常的。加強這一薄弱環節的最明智的辦法就是掀起“Chindia”(中印大同)的“風”,動員占人類40%的人口帶頭來開展綠色發展,在21世紀把歐亞大陸整個東端變成和平、繁榮、吉祥、歡樂的“極樂世界”,實現古印度神話“suvarnabhumi”(金地)的理想。把這股文明“風”刮起來以後,這一地區所有不同利益、不同文化、不同種族的“草”都會“偃”向統一方向與目標,“藏獨”、“疆獨”以及印度各種分裂主義運動都會自然而然地消逝。

  “君子之德風”,這股“風”只能是由高智商、高文明、高理想的知識精英以及英明的政府領導人大力提倡才刮得起來的。從中印兩國的政治現實來看,印度上層思想多元、見仁見智,聯合政府內部難以斬釘截鐵般行動一致,再加反對黨勢力為反對而反對成為天經地義,目前又沒有像尼赫魯那樣鶴立雞群、具有壓倒威信的政治領袖,刮不起五十年代的“Hindi-Chini Bhai Bhai”(印度中國是兄弟)之風。那就只能靠中國方面採取主動了。

  當此夜長夢多,“不採取行動付出的代價最昂貴”,這句奧巴馬的名言正應在中國處理中印關係的決策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