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灣的“戰國時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27 12:06:16  


“嗆馬大遊行”:綠色菁英欲“混水摸魚”。
  中評社訊╱題:台灣的“戰國時代” 作者:王崑義(台灣)、台灣戰略學會秘書長、教授

  830由台灣社所舉辦的“百日怒吼、全民站出來”嗆馬大遊行,浩浩蕩蕩的大場景,不只讓民進黨感到震撼,對於這股民間瞬間爆發的巨大能量,也讓主辦單位的台灣社頗為驚訝。

  只是,有趣的是在這場遊行居中籌劃、主導,甚至連最後都還上台主持活動節目的靈魂人物台灣社秘書長羅致政,竟然不是民進黨員。他事後打電話給我,還特別強調他不是民進黨員這件事。他還跟我說:“遊行人數你看到了嗎?那麼多人站出來,實在超乎我們的預期,讓我們覺得台灣公民運動在馬英九的執政之下大有可為”。

  從羅致政的說法中,其實有幾個問題是值得思考的,我就先從羅致政不是民進黨員說起吧!

  羅致政不是民進黨員

  這裡提到羅致政不是民進黨員,絕對不是什麼偉大的發現,其實綠營中許多少壯派的知名知識分子都不是民進黨員,像國展會的董事長、東華大學民族學院院長施正鋒、台灣社副社長李明峻、台灣戰略學會理事長翁明賢,以及台灣社、北、中、南、東社的許多成員,都不是民進黨的黨員。這麼多綠色知識菁英既然都不是民進黨黨員,而且都是喝國民黨奶水長大的,最後卻走向綠營,這之中的每一個人當然都有一段心路歷程,無法在這裡一一細述;但一般的情況是他們不是受到某一個綠營的領導者“厚愛”,因此走向綠營,而是因為在學界遭到藍營學者的圍剿,不得不被迫走向綠營這條不歸路。所以,如果要把綠營人士當作是國民黨的敵人,那麼這些“敵人”大部分都是國民黨“製造”出來的,國民黨實在沒什麼好怨尤怎麼會有這麼多的“敵人”出現。

  就以羅致政為例,羅致政是台灣政治大學外交系畢業的高材生,政大是台灣法政類科最優秀的學府之一,原先也是國民黨黨校身份轉型成的一所綜合性大學,向來是培養國民黨執政菁英的處所。羅致政從這裡出來,又擁有美國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政治學博士的優秀學歷,以無黨籍身份的他,應該是國民黨網羅的對象,但他想回到母校政大任教的願望一直無法實現,只得到私立的東吳大學政治系棲身。原因無它,只因他曾經受到當過阿扁第一任外交部長田宏茂的賞識,並且在2000年5月到2002年2月跟著田宏茂到外交部擔任研究設計委員會主委的職務,自此以後,他不想綠也難。

  不要說國民黨把羅致政當成是民進黨的學者,就是中國大陸也長時間把他認定是綠營人士給予禁足,讓他想踏上大陸土地都不得其門而入,這對一個研究國際關係與大陸政治的學者來說,可說是最嚴酷的一種“懲罰”。羅致政並非不想去大陸交流,雖然在遊行中強調“顧主權”的理念,也不必然對中國大陸有特別的敵意,但經過830之役以後,他若真想到大陸進行交流與研究,恐怕更沒機會了。

  當然,北京不讓羅致政去交流,並不代表羅就會被逼得去接受“一中原則”。以前我就說過了,綠營人士若去接受“一中原則”,他就不會再是綠營人士,綠營也不可能再接受他是綠營的身份。就以前立法委員李文忠為例,一般認為李因為是新潮流系的身份受到民進黨內許多人士的排擠,但更清楚的原因是因為李文忠在台灣像獨派,到大陸交流時反而像是統派,李文忠的權變有他的道理,可以說是“與時俱進”;但變化太快,反而讓人不知他的理念是什麼,又如何能跟他和平共處。特別是他動輒批評阿扁,難免有人會從他跟大陸交往的“動機論”來思考他的言行。

  羅致政所為何事

  其實,許多有跟大陸交往機會的綠營人士,也不必然有什麼“動機”,他們既不想到大陸經商,也不可能到大陸找個官職來坐坐,純粹只是台灣的電視每天在那宣揚中國崛起,利用影像展示大陸沿海地區繁華的景象,所以抱持著好奇心去大陸交流的大有人在。

  當然,問題的本質還是要回到羅致政的身上,他既然一方面對大陸不見得有敵意,一方面又要在台灣“護主權”,這樣的行為是否有矛盾之處呢?不必然有。這是因為台灣政治的兩大圖像“中國”與“台灣”,早在1990年代隨著民主化的擴展已經定型,你選擇一邊,就不可能橫跨兩邊。這種嚴格說起來是一種“國族認同”的指標,已經穩固的定型每一個參與政治遊戲者的行為,所以“立足台灣、交往中國”,應該是綠營者共通的思考模式,這跟藍營“經營台灣、逐鹿中原”的想法是不同的理念。“交往”是一種友善的情境交流,希望藉此建立起兩岸和諧的關係;“逐鹿”卻是延續過去“反攻大陸”的野心,因此,藍營對中國大陸的企圖心絕對要比綠營大許多。

  然而,弔詭的是想要以“交往”營造兩岸和諧的綠營,卻被當成是破壞兩岸和平的劊子手,反而對大陸具有“逐鹿”野心的藍營,卻又被當成是推動兩岸和平的一隻搖籃手。政治現實與歷史的錯愕常常讓台灣人民的思維分裂,這也難怪台灣內部一直要處於藍綠分裂的狀態中,我不知道未來的台灣歷史要怎麼描寫這一段分裂的歷程。

  當然,未來台灣歷史要怎麼寫,我們現在沒法預期,但現實政治中更弔詭的是,以七百多萬張選票當選的馬英九,就任不到百日,卻出現政策上千瘡百孔的窘境,讓馬政府一直被綠營消遣成“九劉政府”(九流政府)的形象越來越深入民間。綠營人士當然知道這是一個嗆馬的絕佳機會,如果不趁勝追擊,等到真的“馬上漸漸好”以後,恐怕就時不我予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