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印太願景:不穩定時代所建構的穩定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20-08-17 00:08:18


 
  三、印度也要打“台灣牌”

  印度從6月份跟中國解放軍在西藏邊境發生衝突之後,曾是全球關注的焦點之一。

  印度為了遏制中國在邊境的壓力,近來內部主張打“台灣牌”的聲音倒是不小。印度智庫“觀察者研究基金會”(the 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 ORF)研究員賴潔希(Rajeswari Pillai Rajagopalan) 就發表文章指出,印度各界晚近公開討論各種挑戰中國的外交戰略,打“台灣牌”是在討論中聲浪最日益高漲的主張。

  而《印度快報》(Indian Express)在2020年5月也曾在社論中主張,印度在考慮台灣於世界衛生大會中的觀察員地位問題時應務實,不應出於刻薄或恐懼而做出決定。賴潔希指出,儘管這篇社論沒有明確要求印度改變對中國和台灣的總體政策,但反映出印度各界對於印度政府面對中國時的審慎政策普遍不滿。

  《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的社論對同一問題就更加直接,要求新德里當局“不要迴避支持台灣”。社論說,這應該仍然是世界衛生組織改革的重要方面,而且面對中國經常在聯合國和其他多邊組織中與印度鬥爭時,印度不應該再“過分地尊重北京”。

  另外,印度“中國分析與戰略中心”(Centre for China Analysis and Strategy)研究員哈西婭(Narrata Hasija)也呼應這樣的觀點。她斷言,印度必須停止透過中國的角度來看台灣。她認為,現在是印度在經濟和戰略領域與台灣發展獨立關係的時候了。

  就因為印度這些打“台灣牌”的呼聲越來越高,所以印度政府為了回應,7月份決定派遣一位知美派的資深外交官、現任印度外交部美國司司長戴國瀾(Gourangalal Das)擔任駐台代表。戴國瀾能說流利的中文,2001至2004年曾被印度外派駐北京,對美台關係也知之甚詳。

  同樣的,台灣也派了一位跟印度軍界、學界都有高度接觸的“知印派”學者陳牧民擔任台灣駐印度公使。

  陳牧民從陳水扁執政時代就擔任總統府參事,積極參與當時陳水扁極力推動的“台印日退役將領論壇”;在卸下公職之後,陳牧民擔任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他一直把學術關注的焦點擺在印度,這幾年多次帶領台灣綠營的政、學界人士前往印度進行交流,也在印度打下扎實的人際關係,所以台印都派遣既親美,又相互親善的官員、學者互駐代表處,對美台印三方關係的連結,必然更加深厚。

  尤其是“台印日退役將領論壇”從陳水扁時代開始,就已經建立了不錯的交流模式,在各方的推介之下,台印日軍方關係也有他們連結的基礎存在。所以,衹要台印有事,在美國的催促下,日本也不會坐視不管。這從日本發表的2020年防衛白皮書中,大力批評中國在軍事上的擴張,就可以看出日本自衛隊在未來可能發生的衝突中,也是躍躍欲試。

  四、澳洲強化軍力劍指中國

  在7月中旬以前所發生的幾大事件中,比較特殊的地方就是澳洲發表的《2020新版國防戰略》和《軍力架構計畫》兩份文件。

  傳統上,大家都認為澳洲並沒有天然的外敵,除了有美國的核保護傘之外,周邊的國家也一直跟澳洲保持親善的關係,為何這時突然要加強軍力建構呢?

  澳洲總理莫里森就說明,這兩份文件將“引領澳洲走過自1930年至1940年初期(二次大戰)以來最為艱難的時期”。他稱,亞太地區成為“全球爭霸的焦點”,有必要準備應對“更糟糕、更危險的世界和中國崛起”。

  所以澳洲加強軍力的建設,其實也是劍指中國。莫里森就說,領土爭端造成的緊張局勢正在整個印太地區上升,最近的領土爭端出現在印度與中國邊境、南海和東海。這將導致“誤判的風險、甚至對抗衝突的風險正在不斷提升。地區軍事現代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出現”。

  而澳洲宣示未來十年,澳洲將投入2700億澳元擴軍,這使得澳洲軍費比2016年大幅增加4成。新的軍費預算佔澳洲GDP的2%。澳洲的上一次國防戰略計畫在2016年提出,當時設定的10年軍費開支為1950億澳元。當年的軍費平均分攤在西方盟國的逐項行動中,其中包括美國領導的中東軍事行動。

  如今,澳洲將從美國購買約200枚射程達370公里的遠端反艦飛彈,另外還將投資研發高超音速武器系統,有能力遠端攻擊數千公里以外的目標。其中150億澳元將用於網絡戰工具。

  莫里森透露,絕大部分的軍費將用於更新武器和設備。他特別提及,這很能說明“威脅來自哪裡”。

  那麼澳洲認為他們的威脅來自哪裡呢?美國海軍新聞網(navalnews)曾報導,澳洲計畫包括購買或升級至多23艘不同級別的海軍和陸軍海上艦艇,在2020年至2030年期間投資約500億美元,在2020-40年期間投資高達1370億美元。可以說,強化海軍的力量是澳洲未來10年建軍的目標。

  至於,澳洲認為他們海上威脅來自哪裡呢?

  先來看莫里森在他發表報告演講時所說的這番話:“必須面對這樣一個現實:我們已經進入一個新的、不那麼溫和的戰略時代。”法新社就解釋說:“時代”,指的是當下美國無可置疑的霸權終結,以及中國日益自信的崛起。

  法新社的報導還說,儘管承認澳洲這個2500萬人口的國家在該地區無法與其競爭對手相匹敵——中國2020年一年的國防預算就達1780億美元,但莫里森仍將澳洲定義為一個致力於“不接受脅迫和霸權的印太地區強國”。

  五、不穩定時代的穩定戰略

  處在一個不穩定的時代,其實才是亞洲各國和地區要動起來的關鍵。美國把雙航母戰鬥群派到南海“秀肌肉”,就是要把對中國的戰場拉向印太地區,這個區域有廣闊的空間,對於中國建立的兩艘航母,美國要對戰也比較能夠伸展手腳。

  尤其是2013年中國把“一帶一路”計畫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南端界定在太平洋島國,作為該計畫的一個重要環節,近年來也大幅加強了對這些國家的經濟和其他方面的支援。而隨著經濟影響力的擴大,中國對太平洋島國的政治影響力也在提高。

  面對中國全面性存在感的擴大,以往對太平洋島國維持很大影響力的澳洲和紐西蘭等大洋洲主要國家,也注意到自身影響力相對下降,這就增加了安全方面的憂慮。另外,日本和美國等與太平洋島國存在歷史性聯繫,在經濟和安全方面保持緊密關係的國家,也在關注中國的動向。

  而中國把勢力延伸進入太平洋區域的島國,最憂心的不衹是澳洲,美國也是為此惴惴不安。美國國務院2019年11月4日所發佈的“自由開放印太戰略共享願景”報告中,就明指“北京不容忍異議、積極控制媒體和公民社會,並且鎮壓少數民族和宗教。北京也將這種做法通過其政治和經濟影響力輸出到其他國家,破壞了數十年來促進印太地區穩定繁榮的狀況”。

  同樣的,澳洲為了反擊中國“一帶一路”深入南太島國,也利用新冠疫情批評中國。澳洲政府多次呼籲國際社會,針對新冠疫情起源進行獨立調查,這項“排中”的操作,其實是針對中國勢力進入南太的“項莊舞劍”之作。

  另一個跟中國大陸在南太平洋島國有利益之爭的台灣蔡英文政府,也是跟著美國急於在此插旗搶佔基地。

  最明顯的是,2019年10月在台北成立的台美“太平洋對話”機制,未來可能被外界視為與中國主導的“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互相競爭,目前島國已經被分化成美中兩個陣營。

  其中以美國國務卿為首,並與14個島國領袖就存在一個對話的機制;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也將在今年前往法屬波里尼西亞大溪地,與太平洋島國領袖會面;日本也將在2021年5月舉行第9屆“日本與太平洋島國論壇峰會”。這些主要會議倘能透過台灣的邦交國,邀請台灣派代表列席與會,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也是台灣極力爭取的對象,起碼可以展示西方力挺太平洋島國與民主台灣交好的象徵意義。

  此外,首屆台美“太平洋對話”雖然在台北舉行,但之後年會應在美國夏威夷、太平洋上美國屬地(包括美屬關島、美屬北馬里亞納群島、美屬薩摩亞等),或是在太平洋島國舉行,同時透過台美聯名邀請所有太平洋島國參加,並邀請紐、澳、日、英、法等主要駐在當地的外交人員參與。

  由這個外交上的意義上來看,台灣在關島復設辦事處,也是有劍指南太平洋的意思。

  所以,在一個不穩定的時代,大家都想找尋一個“穩定戰略”,讓彼此不會在一個逐漸形成的兩強爭霸時代,被拋出區域戰略圈,變成國際社會的“孤兒”。而美國為印太地區所畫下的“印太願景”,卻是目前這些國家所能依賴的戰略目標。這也是印太地區7月以來,在全球還在應付新冠肺炎之際,卻已經急不可耐地到處“畫圈圈”與“秀肌肉”的緣故了。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0年8月號,總第272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