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家泉 |
中評社北京4月29日電(評論員 李家泉)“汪辜會談”是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新加坡舉行的,迄今整整二十個年頭了。這次會談,本來是兩岸關係的良好開端,已達成了若干協議,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因台灣方面的人為因素被中斷了。1998年10月,辜振甫先生去上海,又舉行了一次“汪辜會晤”,亦曾達成多項共識,但也都沒有延續下去,更未付諸實踐,留下了深深的歷史遺憾!直至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這才峰回路轉。值此二十周年紀念之際,撫今思惜,展望未來,我個人覺得還是頗有意義的。
一、過去二十年主要有什麼經驗體會?
過去二十年,如果就兩岸關係來說,把這方面的經驗體會概括起來,那就是“溝通、對話”四個字。能溝通、對話,則可消除誤會,增進互信,有利雙方交流交往;不能溝通、對話,則易增加猜忌,缺少互信,不利雙方交流交往。
在台灣過去20年中,李扁主政15年,由於兩岸不能順利溝通、對話,互不信任、互相猜疑,情緒對立,情勢緊張,甚至發生像1996年那樣的台海危機。馬英九主政五年來,在最初的幾年中,由於溝通對話順利,台灣的“海基會”與大陸的“海協會”恢復運作了,先後八次會談,共達成18項協議,“大三通”實現了,“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簽署了,從而使兩岸關係出現了六十年來所未見的重大突破。但所可惜的是,馬英九第二個任期就任以來,兩岸關係就基本上停留在原有水平,未能再邁出新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