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謝明輝:兩岸藉海上絲綢之路航向全世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19 00:25:19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過去兩岸關係緊張時,是軍事重地;而現在兩岸和平發展,則是將海西成功的轉型為經濟區。2005年大陸國務院所正式提出海西經濟區後就步入了兩岸經貿合作的檯面。經歷ECFA的簽署、十二五規劃等,更是將海西發展納入國家戰略考量。台灣與海西主體福建省有著“五緣”優勢,現更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區,透過海上新絲綢之路,可以為兩岸共同打造閩南文化新海濟圈,創造雙贏新局面。

  為全力加速自貿區建設,去(2014)年底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福建設立自貿區,頗有對接台灣“六海一空”示範區的意味,確立福建未來在兩岸產經商貿舞台上將扮演重要角色。福建自貿區中,廈門在自貿區的申設之路不遺餘力,發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新自由港都市。依廈門市政府的工作報告,“廈門將抓住福建省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機遇,建設海上絲綢之路中心樞紐城市;生成一批重點招商項目,爭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設立生產基地;利用鐵路打造歐洲、中亞陸路通道。”

  福建近期重點推進的五項重點工作之一,正是構建海上合作戰略支點。而福建所轄9個地級市中,包括:福州、廈門、泉州、漳州、莆田、寧德等6市臨海,特別被列為“海上合作戰略支點”;其中的廈門為計劃單列市。台灣實應把握機會,透過廈門對台經貿與先天地理位置的優勢,加大雙方合作幅度。而海滄是廈門市所轄的一個區,為廈門的一個深水港。去(2014)年是廈門海滄台商投資區設立的第二十五個年頭。二十五年前的海滄,還只是廈門島西面的一個貧瘠漁村。發展至今,海滄不僅在人均財政收入、人均工業產值,以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等方面,皆為福建第一; 未來更是廈門全力爭取建設成為福建自貿區中的領頭羊。因此,台灣應該把握廈門核心的海滄深水港自貿區,以利爭取搭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大船,全速推進,航向世界。

  廈門海滄經濟快速起飛,台商之貢獻不可忽略。在廈門面向國際之時,海滄更顯其重要性,台灣經貿更可透過廈門海滄,作為航向世界的連結點。就目前已透露出的訊息顯示,廈門積極回應“一帶一路”戰略,正開展基礎設施、招商引資、對外投資、海洋合作、旅遊會展、人文交流六大領域的交流,全力打造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城市。並於去(2014)年公布《廈門市關於貫徹落實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戰略的行動方案》中33個重點專案基礎上,連動生成新一批專案。現已確定推進39個“一帶一路”重點項目,並全面對接福建自貿區,加速和深化國際區域合作。預計到2020年可以達成下列發展目標:

  1.廈門港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海上航線將達到40條以上,空中航線力爭達到20條。

  2.廈門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9國進出口將力爭達340億美元,對外投資總額突破5億美元。

  3.廈門將申請中國大陸與東協海上合作基金,力爭開展2至3個示範項目,導引3至5家漁業企業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打造出8條精品文化旅遊線路。

  據此,海滄今(2015)年重點項目計劃也在日前正式發佈,包括:海滄灣新城、馬鑾灣新城基礎設施及配套、東南國際航運中心總部大廈、泰地海西中心、海滄新城基礎設施及配套、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工程、海滄海底隧道等在內,共計55個專案,總投資金額高達216億元人民幣。其中關於產業推動有17項,投資60.82億元,助力廈門建築產業化示範園、東南國際物流園區、生物醫藥產業園二期等千億產業建設發展。台灣實可以著眼這些項目,瞭解可以參與的部分,兩岸共同攜手,再創台商與海滄的下一個二十五年。

  閩南文化新經濟圈的創建

  “一帶一路”戰略沿用了古絲路之名,試圖繼承古絲綢之路開放包容的傳統,淡化政治色彩,延續、升級並加大既有的區域合作機制,共創繁榮願景。追溯古代絲綢之路,其實正是東亞至歐洲之間的貿易通道。一般而言,古絲路是指由西漢張騫“鑿空”之歐亞北部的陸路商道,也稱為“陸路絲綢之路”。但“陸路絲綢之路”的環境惡劣,不僅要越過叢山峻嶺、戈壁沙漠,還要通過許多民族與國家地區的政治干擾與阻礙,行程極為艱钜,運費成本高,易不暢通。至唐安史之亂後,隨著中國經濟重心南移,絲綢之路另闢海上門徑,以“海上絲綢之路”向海外貿易通商。其中福建泉州、廈門等皆為重要出口岸;同時,也不斷將閩南文化向外拓展,至東南亞各地,形成獨特的閩南文化經濟圈。

  閩南地區可以說是著名的僑鄉,閩南人離鄉背井、遠渡重洋、僑居海外的歷史久遠,對於環境有很高的適應力,並能從容應對。閩南人的適應力,從外在環境的條件來看,與原生地的閩南地區多丘陵山地及亞熱帶多變的海洋性季風氣候多有關連。因此,閩南人很容易適應不同的地理環境,也造就了獨特的閩南文化經濟圈。實際上,海外閩商的經濟總量也一直佔據世界華商經濟總量的極高比例,如在東南亞諸國的十大首富中閩南人就佔據七、八成,更不用說台灣,所以閩商實為海外華商中實力最強大的群體。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歷經唐、宋、元三朝之繁盛。而1405年到1433年之近三十年中,明鄭和七下西洋,途經東南亞的越南、柬埔寨、菲律賓、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緬甸;南亞的印度、斯里蘭卡,以及中亞之伊朗、阿拉伯;與非洲東岸等國沿海地區共訪30多個國家。鄭和七下西洋反映了當時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上所取得的成就,也明確了古“海上絲綢之路”的路徑,更為今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提供了歷史上的養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