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關係的互賴辯證與認同重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04 00:46:12


透過相互依賴,共同命運的兩岸認同強化,才能共創幸福的未來。
  中評社╱題:兩岸關係的互賴辯證與認同重構 作者:黃清賢(台灣),成功大學兩岸統合研究中心執行長、政治系暨政經所副教授

  兩岸交流的民眾矛盾心理

  兩岸關係自2008年中期以來,進入了撥雲見日的“和平發展”時期,2014年初更走向“兩岸一家親”,①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期程。雙方截至2月,已經簽署了21項協議,兩岸透過這種方式落實與提升制度化交流。

  可是當台灣在3月出現以反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以下簡稱服貿協議)黑箱為由,佔領立法院、攻進行政院的太陽花學運,接著發起宣稱有50萬人上凱達格蘭大道的遊行後,似乎顯示台灣的社會氛圍,對於兩岸關係發展的速度與內容質疑。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還是對於事實的解讀必須更加細緻?若以學運結束後,4月針對台灣民眾進行的民意調查結果來看,②42.5%的民眾支持簽署服貿協議、40.1%的民眾反對,與學運前的2013年底民調比較,分別只降3.2%、0.3%,差異並不顯著;同時,支持兩岸制度化協商的民眾仍有58.8%、反對民眾只有27.3%。這顯示學運並未對於目前的兩岸關係制度化,以及服貿協議的支持度產生扭轉效果。

  如果將時間繼續拉到7月,大陸國台辦主任首度到台灣參訪後的民調結果來看③,除了14.7%的民眾認為兩岸交流速度太慢之外,36.4%的民眾認為剛剛好、36.8%的民眾認為速度太快。但問題若是改成兩岸推動官方往來的速度,認為速度太慢的民眾增加到20.9%,速度剛剛好的民眾減少到29.9%,速度太快的民眾增加到37.8%。這顯示雖然民眾認為兩岸交流速度快和剛剛好的民眾比例相當,但論及官方往來速度時,認為快的比例高於認為剛剛好的民眾,也就是相對的較多質疑官方往來速度太快。

  可是民調若問官方往來的兩岸事務首長會議,對於兩岸事務的處理有沒有幫助,認為非常有幫助的民眾11.6%、有幫助的民眾52.0%,認為沒幫助的民眾15.7%、非常沒幫助的民眾8.9%,也就是高達63.7%的民眾肯定。若問贊不贊成陸委會主委與國台辦主任定期互訪,則21.1%的民眾非常贊成、47.9%的民眾贊成,12.9%的民眾不贊成、7.0%的民眾非常不贊成,也就是贊成的民眾更高達69.0%。這顯示縱使有民眾認為官方往來速度太快,卻又多數認為首長會議有助於兩岸事務處理,甚至更多數贊成兩岸事務首長定期互訪。

  依據上述的民調結果觀之,台灣民眾對於服貿協議的支持與反對各4成多的比例,並未隨著太陽花學運的發生而明顯改變,甚至對兩岸制度化協商看法也未受學運影響,仍獲近6成的民眾支持;但民眾在學運後卻對服貿協議的疑慮加深,希望更多民意監督,縱使立委是球員兼裁判的參與協議也可以。結果表示,民眾不見得反對服貿協議,而且還支持兩岸制度化協商,只是希望有更多的監督;呈現既可接受服貿協議,卻又怕受傷害的矛盾心理。

  民眾的矛盾心理也出現在對兩岸往來速度的判斷,認為兩岸交流速度太快的民眾和認為速度剛剛好的民眾大致相等,但認為官方往來速度太快的民眾卻比認為速度剛剛好的民眾多出近1成;可是卻又有比例超過6成的民眾,認為官方往來性質濃厚的首長會議有助於兩岸事務處理,甚至對兩岸事務首長定期互訪,近7成的民眾贊成。

  這樣的矛盾心理究竟是什麼?又是如何造成的?是否有可能解決?從“辯證”的觀點而言,事物的矛盾法則就是對立統一的法則;④所以本文試圖從相互依賴(Interdependence)、共同命運(Common Fate)的範疇,尋求矛盾看法的對立統一之道。雖然本文引用的相關概念,除了社會凝聚力模型(Social Cohesion Model)與社會認同理論(Social Identity Theory)之外,還涉及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與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等國際關係理論,而國際關係與兩岸關係存在差異,但其仍有啟發性的價值,因此希望據此討論出兩岸關係的正面發展取向與方法。

  敏感脆弱的互賴辯證

  反服貿協議者常對外訴求說,台灣和大陸的交流愈多、自由化愈大,台灣就會愈來愈依賴大陸,愈來愈被鎖進大陸,最後失去自主性。但依賴是什麼?依賴是指一個國家被外部力量決定或嚴重影響。可是兩岸關係只是單方面的台灣依賴大陸嗎?事實上,如果不只解讀兩岸進出口金額數字比例,加上從產業供應鏈、技術與管理等人力資源等角度觀之,台灣與大陸的關係更接近相互依賴(以下簡稱互賴)。

  互賴是指介於國家之間或不同國家內行為者之間的相互影響,這些影響是源自於國際互動,包括金錢、貨品、人員、資訊的跨疆界流動,但只有上述聯繫並不是互賴,聯繫需有相關制約與成本的互賴影響。⑤

  基本上,台灣從以往的攜帶資金、技術到大陸投資設廠的台商角色,到現在的出口大陸原材料及零組件,作為大陸工廠製造或組裝產品的產業供應鏈地位,以及某些領域相對於大陸較先進的生產技術、管理能力與經驗,兩岸關係並不是台灣依賴大陸或大陸依賴台灣的單向式思考,而是彼此有制約與成本的互賴辯證關係。

  不容諱言,隨著大陸迅猛發展,迄今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推動從世界工廠變世界市場的轉型,資金、技術、經驗的迅速積累,台灣和大陸的互賴關係不但自始就不是均衡對稱,而且彼此互賴的非對稱依賴(Asymmetries in Dependence)槓桿已逐漸由台灣往大陸傾斜。

  因此,互賴的敏感性(Sensitivity)、脆弱性(Vulnerability)就必須加以討論。其中,敏感性是指政策框架內,做出反應的程度,也就是一個國家改變,帶給另一個國家有代價的改變有多快,以及有代價的影響有多大。相對的,脆弱性則決定於各種國家面對替代性選擇時,相對的可獲得性與付出代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