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深水區兩岸關係主要矛盾分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18 00:26:29


 
  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大陸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立場和戰略目標,所以“促統”是大陸始終堅持、堅定不移的政策指向;台灣藍綠兩營對於“和平拒統”,實際上有一定程度共識,所以無論哪一陣營執政,“和平拒統”都是台灣基本的政策指向。這兩方面共同決定了,促統與和平拒統這一組矛盾,必將在整個深水區始終存在。深水區是兩岸和平發展進程的主體階段,即兩岸由對抗走向和平統一的過渡階段的主體。促統與和平拒統這兩個相反的政策指向將在整個深水區階段同時並存、相互較量,構成了深水區的主要矛盾,並對深水區兩岸關係的各方面,以及各種具體問題都有著決定性影響。“促統與和平拒統”的矛盾,決定了兩岸政治關係在較長時間內,難以有實質性改善。無論兩岸建立政治互信、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簽訂和平協議,還是處理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都由於台灣堅持“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而不會有所進展。“促統與和平拒統”的矛盾,對於兩岸經貿往來、人員交流的深入發展,也有著越來越明顯的不利影響,即越來越明顯地把具體的兩岸經貿往來、人員交流事務,與大陸的促統聯結加以反對、阻撓。這一點尤其以民進黨和部分綠營民眾的作為突出。參與反服貿行動的人群中,99%不知服貿協議為何物,而且反服貿協議的訴求也基本沒有涉及該協議本身。台灣與新加坡、紐西蘭簽訂的自貿協議,對台灣的有利程度不如服貿協議,反倒沒有在台灣引發不滿。所以,反對服貿協議真正的原因只能是所謂的“懼中”、“反中”,實質就是“拒統”。顯然,“促統與和平拒統”這一對矛盾,不僅當前,而且在整個深水區階段,對兩岸關係的各方面都有著決定性影響。這是這一對矛盾集中表現了深水區的本質特點決定的。

  影響深水區主要矛盾及其變化的主要因素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起步階段的主要矛盾,大力改善兩岸關係與反對改善兩岸關係,在一系列因素影響下,轉變為深水區階段的主要矛盾促統與和平拒統,這是兩岸關係的又一次重要變化。其中,大陸的明顯強大,導致大陸在兩岸關係中已具有壓倒性的,而且不可能逆轉的主導地位,是導致這一重要變化最重要的因素。

  1.大陸明顯強大,在兩岸關係中的主導地位更加突出,始終是主要矛盾中主要的矛盾方面,決定了促統與和平拒統這一主要矛盾的形成與發展變化

  廣義的兩岸實力對比,是1949年以來不同歷史時期兩岸關係主要矛盾及其變化的決定性因素。六十多年來大陸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持續、明顯增強,對兩岸關係主要矛盾及其發展變化,重大而深刻的影響越來越突出。2010年以來,大陸鞏固地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軍事、科技和文化實力明顯增強,國際地位和影響同步加強,進入了大陸明顯強大的和平發展新階段。與此同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進入深水區,“促統與和平拒統”成為主要矛盾。事實表明,正是在大陸明顯強大,祖國完全統一的前景日益明朗,而且已沒有逆轉可能的形勢下,台灣一些人以“懼中”、“反中”形式表現的“拒統”心態也更為明顯。所以,進入深水區後促統與拒統的矛盾再度突出。但是,大陸的明顯強大在根本上決定了,“武力拒統”和“台獨拒統”完全沒有可能,企圖拒統的人只能試圖“和平拒統”。顯然,大陸明顯強大,不僅是深水區“促統與和平拒統”主要矛盾形成的基礎,而且將主導這一矛盾未來的變化,確保祖國最終實現完全統一從而成為這一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

  必須充分重視大陸明顯強大,作為主要的矛盾方面,對於“促統與和平拒統”這一主要矛盾的主導性影響,自覺、主動地引導其朝向最終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發展。第一,必須始終堅定、明確地堅持促統,既不因為兩岸經貿往來、人員交流的進展,而對促統有所懈怠,也不因為兩岸政治關係的發展停滯而灰心、急躁;第二,充分運用大陸明顯強大的深刻影響,在持續強化大陸對台灣的吸引力、凝聚力的同時,始終保持對台灣的必要壓力,有效遏制和平拒統動向。

  2.進入深水區,國民黨兩岸關係政策雙重性進一步表現,是主要矛盾的重要不確定性因素

  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以來,其兩岸關係政策就有著明顯的雙重性,即一方面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反對“台獨”,積極推動改善兩岸關係;另一方面又堅持“不統、不獨、不武”的政策中心。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的起步階段,國民黨前一方面的政策有突出表現,他們與大陸方面共同推動,實現了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歷史新時期。但在馬英九第二任期開始以來,國民黨在繼續前一方面政策的同時,後一方面的政策開始突出,從而導致其兩岸關係政策的雙重性進一步表現。在基本實現兩岸經貿往來、人員交流常態化、機制化後,兩岸政治關係的推進卻一直處於基本停滯的局面,就是國民黨兩岸關係政策雙重性的結果,也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進入深水區的主要表現。

  國民黨兩岸關係政策的雙重性,主要由國民黨,特別是馬英九本人根深蒂固的所謂“中華民國情結”引發。但進入深水區以來的實際事態發展顯示,國民黨的兩岸關係政策出現了日益明顯地附和民進黨的趨向。最突出的事例就是,馬英九當局附和民進黨,一再聲稱兩岸是否統一,“將由2300萬台灣民眾決定”。這表明,國民黨的立場正在由“不統”向“拒統”靠攏。這一事態發展,將導致深水區“促統與和平拒統”主要矛盾更加強化、更加突出。但應該認識到,畢竟國民黨的兩岸關係政策不會與民進黨完全一致。無論執政還是在野,國民黨應該會一直堅持一個中國立場、反對“台獨”。這是與民進黨堅持“台獨”,宣稱“和而不同、和而求同”最重要的區別,也是對其重要的制約。此外,如果國民黨的兩岸關係政策,與民進黨完全一致,必將導致國民黨的消亡,而這在可能預見的時期內不會發生。顯然,深水區國民黨的兩岸關係政策,在其更為明顯的雙重性基礎上,既附和民進黨,又與民進黨有所區隔並對之有所制約,決定了國民黨在“促統與和平拒統”主要矛盾中,重要的不確定性因素的地位和影響。

  3.民進黨的“台獨”本性不會改變,始終是“拒統”的主要政治勢力,以及“促統與和平拒統”矛盾中的主要負面因素

  以1991年通過所謂的“台獨黨綱”為標誌,民進黨就一直是台灣島內“台獨”勢力的政治代表。2000年到2008年的執政期間,民進黨極力推進“台獨”政策,是“台獨拒統”的狂熱鼓吹者、執行者;2008年到2012年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起步階段,民進黨“逢中必反”,是“大力改善兩岸關係反對改善兩岸關係”這一主要矛盾中,主要的負面因素。但是2012年民進黨再次遭受選舉失敗後,一些民進黨人士發表了應調整兩岸關係政策的言論。儘管民進黨並沒有調整政策的實際行動,但這些言論卻受到大陸一些人的關注,甚至進而對整個民進黨性質的判斷發生重要改變。最典型的就是有人提出,“‘台獨’不是民進黨的本性”。這是既不符合民進黨歷史,更不符合民進黨現實的錯誤判斷。這類言論的出現表明,在“促統與和平拒統”成為主要矛盾後,清醒認識民進黨堅持“台獨”的基本政治傾向,即其“本性”,以及準確判斷、把握民進黨作為“拒統”主要政治勢力的負面作用,是重要的當務之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