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劉迺強:港大學生報的獨立狂想曲
http://www.CRNTT.com   2014-09-22 00:36:54


 
  某程度上,這是歷史給我們一代人的禮物。呂大樂的《四代香港人》描述得很清楚,我們一代成長在戰後百廢待興之時,只要肯拼搏,機會多的是,唸過大學的,前途更是不可限量。學運“火紅年代”的出現,以及《學苑》的影響力,都是時代的產物,今天其實並無基礎。

  只有在社會動盪的年代,例如“五四”之時,大學生出來帶領革命才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今天的香港,大學教育普及化,大學生已非罕有的精英,而社會各個領域都已經非常成熟,公民社會發展蓬勃,媒體眾多,示威抗議更是無日無之。可惡的是,一些居心叵測的人,總是希望吹捧大學生、大學學生會、學生報、學聯等的招牌。每逢社會發生什麼事情,媒體第一時間總會引用學聯的反應,仿彿學聯真有洞見、真能代表大多數專上學生。

  《蘋果日報》收買政黨的方式,最近已被徹底揭發,廉政公署亦已立案調查黎智英等人。其實,政黨收買學生組織的方式,亦同出一轍,包括本報等媒體已經多次揭發。很多學生會幹事和學聯成員,其實都有政黨背景,他們參與學生組織,就是為了貫徹政黨的路線,在行動上和他們所屬的政黨保持一致。如果他們在學生組織中表現良好,畢業後即馬上可以在政黨中“上位”,包括獲支持出選區議會和立法會,或成為青年部的主席等。

  從《蘋果日報》,到政黨,到學生組織,一整條垂直的產業鏈就是這樣運作。亦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蘋果日報》等反對派媒體才那麼熱衷報道這些沒有任何代表性的學生組織。

  香港人必須要醒一醒!如果2014年的香港社會還要依賴《學苑》作思想啟蒙、要依賴中學生帶領我們爭取政改,那很可悲。香港還沒有去到那一步,大家不要讓香港淪落到如此境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