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一國兩制”可以破除台灣的“拒統迷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22 11:42:44  


 
  不必以制度性差異“拒統”

  國民黨長期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或“一國良制”,回應“一國兩制”,意指大陸改變政治制度是統一的先決條件。今年雙十演說,馬英九表示“促進兩岸發展”必須“深化民主法治”。《聯合報》近來社論在推銷“大屋頂中國”概念時,也刻意稱:在大屋頂中國之下,中華民國是民主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社會主義中國。而民進黨,早在黨外時代就視西方民主為神主牌,之後取名為民主進步黨,就是想把民主當作其獨家專利,當然更以民主為由“拒統”。

  台灣朝野齊聲自誇比大陸“民主法治”,顯示大陸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兩岸政經實力此消彼長後,台灣人無法再用生活水準差異“拒統”,就更加強調除非大陸實行民主法治,否則不願統一。針對此迷思,我們可依“一國兩制”方針,作以下回應。

  首先,“一國兩制”的精神與宗旨,正是以法律保障台灣在統一後,繼續保持現行生活方式及政經制度,國家不能以行政命令去改變台灣的資本主義制度。因此,以“雙方存在制度性差異”,反對“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並不恰當。

  其次,台灣輿論經常批評香港、澳門尚未全面普選,不夠民主,卻不知1980年代港澳基本法開始草擬時,兩地當時的社會背景及施行制度。台灣的現狀與港澳當時的現狀大不相同,台灣人自不必擔心統一後會被“港澳化”。錢其琛副總理早在2001年就表示:“一國兩制”中的“兩制”係指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制度,港澳與台灣大體上均為資本主義制度,但在實行予以具體化時彼此仍不一樣,大陸無意要台灣比照港澳。

  再者,民主的真諦在於尊重不同的思想與生活方式。長期以來,歐美國家對於採行不同政治制度,或有不同宗教信仰的國家任意指摘,甚至藉此干涉他國內政,到處搞“顏色革命”,才是反民主。何況,台灣每次選舉均有大量買票、賄選、暴力事件,憑甚麼以為全面普選就是民主,又憑甚麼不尊重大陸13億人所選擇的制度?

  最後,儘管台灣在統一後將維持現有體制,但為避免西方國家利用民主法治誤導台灣民眾,大陸實有必要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廣為介紹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制、八大民主黨派協商機制、國家領導人與公務人員的養成教育、少數民族與宗教政策,以及人權保障等等具體政策的內涵,以加強台灣民眾對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認識。此次18大召開期間,台灣民眾透過傳媒大幅度報道,目睹了兩任領導人的民主及親民風範,以及他們對黨內同志的自律要求,普遍產生好感。我們應借力使力,加強宣導社會主義民主法治。

  統一可維持現有生活方式 而且過的更好

  台灣人大多希望維持現狀,又以美國作為維持現狀的最大靠山。只是,歷經百年滄桑、國共內戰、兩岸在國際舞台上的消長,以及兩岸關係的起伏,台灣人應該比任何人都清楚,世界上沒有永遠靜止不變的事物,一切都在變化之中。再說,中國在歷史上始終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人民具有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的思想傳統,大陸當局也早把統一當作國家的核心利益,不允許任何人、任何勢力以任何方式加以破壞。因此,美國縱然希望維持台海現狀,繼續“以台制中”,牽制中國的和平崛起,但也絕不可能侵犯中國的核心利益,台灣維持現狀的靠山何在?台灣人體認統一乃大勢所趨,就該認真研究“一國兩制”方針,並積極對統一後的制度設計表達意見,以確保統一後台灣能長治久安、永續發展,也為自己及子孫爭取到最大利益。

  鄧小平30年前就說過:台灣同胞希望在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後,不僅不影響他們熟悉和習慣的社會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而且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30年後,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政經實力國際有目共睹,我們應該更有自信,讓台灣民眾知道統一的好處,遠非只求維持現狀或和平發展所能及。為拋磚引玉,個人試舉幾點如下:

  (一)恢復台灣人作中國人的驕傲。兩岸統一才能恢復台灣人民享有全中國主權與領土的權利,撫平台灣人因百年苦難滄桑所遭受的歷史創傷,恢復台灣人民也是中國主人翁的政治地位,永享作為世界泱泱大國國民的驕傲。

  (二)台灣不必再作美日“以台制中”的棋子。兩岸一天不統一,就無法完全避免內耗,外部勢力就有可乘之機。只有兩岸統一,中國人才能擺脫西方反中勢力的牽制,中華民族才能真正復興。台灣人若願及早作此關鍵抉擇,必將在中國歷史上留下美名。

  (三)台海可以永享和平。從兩岸關係幾度起伏轉折可知,什麼事都可能發生,兩岸一天不統一,台灣就永遠處於不穩定、不確定之中。尤其,每逢選舉,台灣民眾就得擔心選舉結果將使兩岸關係一夕生變,和平發展得而復失,甚至連中國人都做不成。

  (四)可以擴大國際空間。統一後,台灣能與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國家發展外交關係,參加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際組織及國際會議,包括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

  (五)兩岸可以截長補短,共同發展。統一後,台灣可維持其獨立關稅區的身份,自行管理出入口貿易,獨立與第三國訂立貿易商務協定,擴大兩岸合作領域,直到實現區域整合。台灣有大陸作為腹地,產業可望升級,國際競爭力亦可提高。同時,兩岸在科技、文教上亦可互補所短,共同發展。

  (六)台灣人可以真正當家作主。統一後,在沒有統獨對立的社會氛圍下,政黨之間可望進行良性競爭,選民能選賢與能,使台灣政治變得清明有效率。台灣不必再向美國採購武器,省下來的軍費可用於造福民生。台灣人可公開公平地參與大陸的政治活動,出任全國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也可以成為政府領導成員,發揮所長。

  結語

  “一國兩制”使和平統一成為現實可行,但在台灣當局長期的污衊下,它從非主流民意。不過,台灣十多年來民調顯示,民意如流水,隨時會發生變化,要推進和平統一,就應未雨綢繆,不斷加深對“一國兩制”的認識,且結合台灣的實際情況,加以豐富與發展,這不僅可爭取台灣支持統一的民心,更可為未來兩岸共議統一作好準備。尤其,面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兩岸有志之士應不斷與時俱進,為“一國兩制”方針注入新的內涵及生命,以期兩岸早日和平統一。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3年1月號,總第181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