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紀欣:直接對話才能“化解政治分歧”
http://www.CRNTT.com   2021-03-26 00:15:53


  中評社台北3月26日電(作者 紀欣)3月19日上午,透過電視,聽到楊潔篪、王毅在美國阿拉斯加舉行的中美2+2會談上,“訓斥”美國國務卿及國安助理:“中國不吃這一套”、“美國這個老毛病要改一改了”,再從手機看到“兩個辛醜年對比”圖片,驟然想起“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這句詩。

  中美對話的震撼在國際社會繼續發酵。對於台灣成為焦點議題,吳釗燮說“台灣被關注,對我們是好事情”,綠色媒體也以美國戰略學者所言,“得台灣者得天下,美國若失去台灣,就會終結其霸主地位”,自我安慰一番。不過,從陸委會主委邱太三過去一段時間的表現,不難猜測,拜登政府確實想做好台海風險控管,並希望台灣主動尋找兩岸恢復對話契機,這對蔡英文已形成莫大壓力。

  3月18日,中美會談前夕,邱太三提議以“建設性的模糊”取代“九二共識”,強調“兩岸互動不應該有任何一方來強加政治框架”,希望能找到最大公約數,來打破兩岸僵局。21日,中美會談結束後,陸委會發出聲明,重申“台灣從來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未來更不可能是”,但也“呼籲透過不設前提的溝通對話,化解政治分歧”。

  陸委會以上表態,大多不值一評。例如,既承認“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也“尊重九二歷史事實”,怎麼還能說大陸強加台灣“政治框架”?又例如,大陸講的是“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與“台灣從來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本是雞同鴨講嘛。倒是陸委會此次呼籲溝通對話“化解政治分歧”,這種表述方式,似乎是民進黨執政以來的第一次,值得吾人關注。

  蔡英文自2016年上台後多次呼籲,“兩岸在不設任何前提下展開對話”,去年10月以來,“對話”變成了“有意義的對話”或“建設性的兩岸對話”,但對話之目的始終不外是“處理兩岸事務”、“共同解決問題”、“和平解決歧見”,而這次則用了“化解政治分歧”。

  “政治分歧”不僅是大陸在說明兩岸之所以尚未統一的標準用語,更是造成兩岸因內戰延續,分隔至今的歷史事實。承認兩岸之間有“政治分歧”,就要先坦誠面對“兩岸同屬一中”或“兩岸同屬一國”的事實,而“一中”或“一國”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兩岸對話的“前提”。依此邏輯,台灣方面要“化解政治分歧”,豈不等於要結束兩岸政治對立,復歸統一?

  當然,兩岸要在久未溝通的情況下展開對話,台灣方面應以行動釋出善意。這可以從恢復“小三通”和多個疫情前的兩岸直航點,以及針對取消大陸商務人士來台限制提出具體配套措施開始做起。更重要的是,民進黨需要認知,兩岸之間也“換了人間”,要想改善兩岸關係、維護台海持久和平,就得放棄依靠美日作為“抗中”、“拒統”的靠山,打開心胸,直接與大陸溝通對話。

  (作者紀欣,統一聯盟黨主席、《觀察》雜誌發行人兼總編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