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汪毅夫銘傳演講:細說台灣人民的中華民族情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18 00:14:57


銘傳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教授汪毅夫,在銘傳桃園校區進行專題演講。(中評社 黃文杰攝)
  中評社桃園4月18日電(記者 黃文杰)私立銘傳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教授汪毅夫17日下午以“戰後70天的台灣故事”為題,細數台灣人民剛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如何期待台灣與大陸融合為一體,甚至連高山原住民也手舞足蹈,極喜歡要變成中華民族。

  也擔任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全國台聯)會長汪毅夫這場專題演講,地點在銘傳大學桃園校區,學者出身的他對於歷史考據十分認真,包括二次戰後許多台灣歷史人物,很多人的“軍階”為何會出現兩種版本,關鍵在於日據時代跟大陸時期,對於“軍階”的認定確實存在差異。

  他舉台灣光復初期極為活躍的政治人物張士德,人稱張大佐,“大佐”是日據時代的官階,被任命台灣義勇隊副隊長,據說是從大陸回到台灣,第一個把“中華民國”國旗帶來台灣。

  汪毅夫說,這牽涉到戰前、戰後,軍階是有了變化,日本是將官、佐官、低層士官,上校當於大佐,這個問題也出現李友邦身上,家人認定是中將,但軍階是少將,又好比台灣小說家,也是台灣共產黨史研究必定會提到的謝南光,原名是謝春木,軍階少將,那是重慶國際問題研究所的軍階,當時“頭頭”是戴笠,謝南光軍階不會高於戴笠,但後代子孫認為是將官第二階,也就是中將。
 
  從日本天皇8月15日中午宣布戰敗投降,到10月25日,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陳儀從福建來台灣接管,汪毅夫整理出幾個值得研究的現象,特別是台灣與大陸的情感。

  汪毅夫說,重慶成立調查委員會,主任委員是陳儀,在草擬《台灣接管計劃綱要》找了許多在大陸的台灣人,好比連震東等人,他們都提到,台灣在政治經濟文化風土習慣方面均不同與大陸,過去日本軍裝、軍容整齊,派來台灣的軍隊也要如此,不然會被台灣看不起,另外台灣愛清潔,也要給台灣人參政機會,可惜這些合理正當訴求最後,都沒有做到。

  另外,日本戰敗到台灣光復這個階段,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直屬台灣區團部視察員王萬得竟然利用這短短的70天,走了一趟“山界”,也就是到山地部落考察,在報紙寫著一篇文章。

  汪毅夫說,王萬得提到各地的高山兄弟,聽到日本降伏之喜訊,也同我們兄弟一樣,歡天喜地,手舞足蹈,他們極喜歡,切實要變“中華民族”,又關於“高砂族”名稱也希望抹消。

  這當中還有一位廖文毅,在戰後70天的時間出版了“前鋒”刊物,裡頭有篇〈告我台灣同胞〉。

  文中指出:“回到祖國,做了中華民國的國民,能夠與世界任何的民族並肩的一等國民”,廖文毅還希望,“台灣和大陸的融合變成一體,這才是我們的願望,也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他說,當時台灣剛走出日據時代,雖然廖文毅後來“選擇了另外道路”,也就是台獨,但台灣與大陸希望融合一體,是身處那個大時代所熱切期盼。
  
  汪毅夫解釋,如果仔細考證,“中華民族”這個概念,應該是梁啟超在學術論文,第一次提到這個概念,這跟“美國民族”“英國民族”不同,也不是民族學的民族,而是共同疆域生存各民族的總稱。

  梁啟超在1902年提出,台灣還在日據時代,後來1924年台灣文化協會,蔣渭水在違反治安警察法,法庭自我辯護說,使用“中華民族”的概念。

  至於1945年出現“中華民族”這個概念,是值得注意,這也說明三民主義宣傳很有效果,所謂的民族主義,讓“中華民族”概念很早就存在。

  汪毅夫說,甚至到了1979年“美麗島”雜誌的發刊詞也提到“中華民族”。原文是:“在歷史轉捩點的今天,推動新生代政治運動,讓民主永遠成為我們的政治制度,是在台灣一千八百萬人民對中華民族所能作的最大貢獻,更是我們新生代追尋的方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