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台獨”危害嚴重 必須遏制消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13 11:34:53


 
    台灣曾經有過“經濟奇跡”、 “政治奇跡”、 “MIT”(台灣制造)、食品安全保證等諸多奇跡,然而,當今的台灣,經濟衰敗、政治內鬥、薪資停滯,社會對抗……等等負面日趨加劇,一個個奇跡紛紛崩坍,台灣社會之衰敗程度在不斷加劇。就經濟大環境而言,台灣政治與社會因素對產業及經濟發展的幹擾、影響叠加負面越來越大,台灣營商環境日趨惡化。台灣經濟發展的社會政治大環境已發生重大變化,政治與選舉成為整個社會的焦點。民粹主義泛濫,左翼社會思潮興起,不再重視經濟增長,當局對企業的政策支持與扶持弱化,污名化大企業,反商反財團氣氛日益濃厚,經濟問題邊緣化。極力排斥與恐懼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大陸,以“新南向政策”,以“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遠離所謂的“紅色供應鏈”。蔡英文政治掛帥害慘台灣經濟,撕裂兩岸血溶於水的魚水濃情,斷送著台灣產業繼續保持競爭力與實現經濟穩步發展的不解之緣,企圖帶領台灣加入美日經濟同盟,台灣日趨陷入困境,台灣經濟正一步步希臘化。“台獨”窒息著台灣經濟社會發展,致使台灣整體走向衰落,值得台灣民衆覺醒與深思。  

            二、“台獨”的消解與促進兩岸融合之道  

  “台獨”的消解,關鍵是將 “非台獨” 因素從“台獨”台中分離出來,從根本上消解“台獨”的社會基礎,并接近台灣民衆,相互了解,實現兩岸融合與發展,攜手兩岸同胞共築命運共同體。 
 
  (一)將 “非台獨” 因素從“台獨”中分離出來,并加以正向引導, 從根本上消解“台獨”的社會基礎

    將“台灣意識”從“社會台獨”中分離出來。

    “社會台獨”以確立“台灣獨立”為價值取向,以社運團體為組織形式,以“去中國化”為主要特征,以維護“台灣社會主體性”為鬥爭策略,為“台獨”服務的政策主張和社會運動。 
 
  台灣民衆在特殊歷史條件下所形成的“台灣意識”,主要是基於台灣生活的經驗,是台灣民衆在台灣所形成的地方性的自我認同意識,蘊含對方言、文化、宗教、習俗、共同的歷史經驗等方面的自我認同,是閩南文化、客家文化等地方文化與台灣特殊歷史經驗相結合的產物,而不是在宏觀的、整體的國族主義的歷史叙事中體驗和感知的國族變遷。 “台灣意識”的內核是對於台灣特殊歷史的認同,台灣民衆鄉土意識的集中表現,台灣意識不能與“台獨”意識劃上等號。台灣意識在新的歷史時期蘊含有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局面和共同發展的良好景願。 “台灣人”或台灣本土意識既不同於“北京人”、“閩南人”等屬於中國身份之下的鄉土認同,也沒有上升為獨立於“一個中國”的國家認同,而是處於“國家認同”與“鄉土認同”之間的一種“懸浮”的認同狀態。將“台灣意識”從“社會台獨”中分離出來,并加以正向引導,有助於爭取台灣民衆的大多數。  

    將“社會權利”從“台獨”中分離出來。

    “台獨”緊緊扣住台灣民衆在兩岸交流過程中,內心深處對建構“兩岸間社會”,獲取“兩岸間社會幸福”的訴求和兩岸尚未統一狀態下無法立即達成造成的失落,即“台獨”將台灣民衆的“社會權利”期待與“統獨議題”層層捆綁,造成一呼百應的社會效应。為此,下一階段,以我為主,關愛台灣民衆,關愛台灣的中小企業,關愛台灣的老人和小孩,應該是兩岸融合發展,消解“台獨”張狂的利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