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國防務新聞硬指中國、朝鮮刺激鄰國軍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15 16:10:24  



  賣軍火是美國在亞洲的安排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的顧國良研究員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向亞洲賣軍火其實是美國控制亞洲的一種策略。因為與歐洲不同,亞洲各國與美國並不存在歷史形成的“友誼”,而且亞洲的地緣政治非常複雜,因此美國在亞洲採取挑撥國家間特別是大國之間的關係,使之相互間達到制衡的效果。只要亞洲一出現什麼新的力量或矛盾變化,美國就會抓住機會,放大裂痕,誇張威脅氣氛,鼓動相關各方購買美國軍火,這既能夠讓美國的軍工集團獲利,更能讓美國在這個地區加強主導權,這是美國一貫的做法。 

  顧國良指出,一般而言,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軍購專案都是根據自己的防務需要自己做出決定的,但美國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國家和地區,其防務政策背後基本上都是美國在起主導作用或發揮重要影響。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都是美國的軍事盟國;臺灣一直把美國看作自己的軍事保護傘;新加坡長期以來都表示歡迎美國來駐軍,願意為此提供各種方便;泰國是美軍的重要中轉和補給點;印度和美國的軍事合作近些年來異常密切……因此,與其說是亞洲的這些國家和地區在購買美國軍備,還不如說這是美國在亞洲軍事安排的一部分。 

  美國營造地區失衡輿論 

  還有學者指出,亞洲國家近年來紛紛增加軍費,也跟區域內各國間的摩擦有關。這一情況在東南亞很明顯。比如馬來西亞與印尼、泰國都存在著邊界爭端;菲律賓與馬來西亞在沙巴存在著領土爭端;印尼與新加坡之間也在領土邊界、捕魚以及油田歸屬等問題上存在著爭議。雖然這些國家在東盟地區合作的框架下,逐漸轉向通過談判和磋商來解決這些摩擦和爭端,但歷史沿襲的力量和相互攀比的因素仍然促使它們加強軍備,甚至出現購買那些本來不需要的武器的現象。如馬來西亞、印尼和泰國本來應該在他們比較淺的海域使用小型的巡邏艇,卻都花大筆錢建立了並不適用的潛艇部隊,泰國甚至購買了一艘航母,卻因運行費用太昂貴而無法啟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