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王鐵漢:打響抗日第一槍的國民黨軍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22 12:28:53  


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馮世良關於“修改歷史教科書”的提案受到高度重視,他提出關於“將著名抗日將領王鐵漢舊居改建為紀念館”的提議,引發了激烈的爭議。資料圖片
  王鐵漢,一個充滿矛盾色彩的國民黨軍人。抗戰時,他浴血奮戰抵抗日本侵略者,雖是東北軍出身也能在國民黨軍隊中一路高升;內戰中,他的部隊數次被人民軍隊全殲,自己僥倖隻身逃脫;瀋陽解放前夕,他拋別親人,搭乘最後一架飛機,逃亡臺灣。 

  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馮世良關於“修改歷史教科書”的提案受到高度重視,為此,本報在3月8日亦刊發獨家報導《一份國人關注的兩會提案背後》,讀者反響強烈。記者在採訪中也瞭解到,馮世良的提案中,除了涉及“九一八”事件外,關於“將著名抗日將領王鐵漢舊居改建為紀念館”的提議,也頗受矚目,引發了更為激烈的爭議。 

  王鐵漢究竟何許人也,他為何既被史學界稱為“打響抗日第一槍的人”,為何又是內戰的積極參與者? 

  日前,記者進行了深入的採訪,以尋求真相。 

  “九一八”,打響抗日第一槍 

  在中共遼寧省委黨校教授張一波介紹下,記者與王鐵漢當年的司機李明德取得了聯繫。接到記者的電話後,80多歲的李明德與記者滔滔不絕地談開了。 

  當記者問及王鐵漢在抗日戰爭中表現時,李明德說:“關於‘九一八’,我也是在跟隨王鐵漢將軍後才知道真相的。” 

  時光要追溯到1948年2月。一天,李明德陪同王鐵漢去拜訪瀋陽娘娘廟邊上的一座公館。一直在東北生活的李明德認得,那座公館的主人是闞朝璽,張作霖手下的一員悍將。李明德說:“東北軍出身的王鐵漢對老張家感情極深,在瀋陽時經常會去拜訪那些張家舊部。” 

  闞朝璽與王鐵漢的話舊,讓受日本人蒙蔽多年的李明德如夢初醒。“你們可能不能理解,當時像我這麼大年紀的年輕人,因為沒出過東北,不管上學還是參軍,接受的是日本人的教育,認為自己就是滿洲國人。”過了幾天,王鐵漢讓李明德開車陪闞朝璽去一趟北大營。李明德回憶說,“他們一路看,一路說,講的都是十多年前的‘九一八’事變。” 

  據史料記載,1931年9月18日22點20分,日本關東軍炸毀了南滿鐵路柳條湖附近的一段路軌,並佈置假現場,誣稱是中國軍隊所為,並以此為藉口,炮轟瀋陽北大營中國軍隊駐地。那時北大營是王以哲第7旅駐地,王鐵漢任620團團長。 

  王鐵漢說,當時旅長王以哲因參加水災賑濟,不住在營房。日本人進攻北大營時,上面不斷傳來“不許抵抗”的命令:“不准抵抗,不准動,把槍放在庫房裏,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對進入營房的日軍,任何人不准開槍還擊,誰惹事,誰負責”。 

  於是,一場沒有抵抗的屠殺開始了。據史料記載,日本兵一開始都是用刺刀紮,東北軍士兵赤手空拳,被紮死的很多,鑽到床下的士兵都被機關槍掃射而死。 

  王鐵漢告訴闞朝璽,為了帶領兄弟們突圍,他冒著違抗軍令的風險,命620團士兵待日軍一走近就開火。 

  北大營一戰,日軍傷亡25人,我軍傷亡失蹤總計483人。“我們手上就幾顆子彈都能打成這樣,如果豁出去打,我們旅有1萬多人,那幾百個鬼子肯定被我們全殲!”王鐵漢說。 

  年輕的李明德淚流滿面,他第一次知道跟日本侵略軍有這樣的血海深仇。 

  馮世良告訴記者:“可以說,是王鐵漢率部打響了抗日的第一槍,在之後的抗日戰場上,也到處能見他的身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