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時評:農村改革既要“辦工程”更要“解方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17 19:24:08  


10月15日,山西省安澤縣關莊村村民崔守忠在收獲玉米。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10月17日電/新華社刊發的時評指出,記者近日在農村基層採訪時,不少農民反映,他們既希望政府多辦些修路、改水、辦水利、建福利院等民生工程,更希望各級領導幹部不要回避改革發展中的矛盾,尤其是一些歷史遺留的“老大難”問題。看來,農村改革既要“辦工程”,更要“解方程”。 

  “辦工程”是必要的,而且要大辦、實辦、辦好。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農村發生滄桑巨變,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審視,農業基礎仍然薄弱、農村發展仍然滯後、農民增收仍然困難。這就需要貫徹“多予”的方針,加大投入,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在一些地方,鄉村債務、爭地糾紛、徵地拆遷等引發的矛盾和問題,千頭萬緒,對基層幹部來說,不啻于一道道復雜的“多元方程式”。少數地方甚至因此長期引起群眾上訪。這些矛盾糾紛不及時化解,就會“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不僅拖發展的後腿,甚至影響到社會穩定。 

  與“辦工程”相比,“解方程”更需要智慧和勇氣,更加考驗幹部的政績觀和名利觀。比如,一些糧食主產區鄉村歷史遺留的債務沉重,有的鄉村幹部逢年過節就外出躲債,在這樣的條件下,搞建設謀發展必須立足“化舊債、不舉新債”,必須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切忌好高騖遠,盲目攀比。 

  “解方程”解好了,“辦工程”的效益能得到倍增。當前,必須切實保障農民權益,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根本利益作為農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無論是“辦工程”,還是“解方程”,都應嚴格遵循這一條重大原則,千萬要杜絕“傷農”“坑農”“害農”等惡性事件的發生。 

  發展的競爭是一場比拼耐力的馬拉松。一個地方只有逐步解決好歷史遺留問題,才能甩掉包袱,輕裝上陣,繼而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