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首次赴印度洋科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25 15:25:32


  中評社北京11月25日電/中國自主研發設計並海試成功的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蛟龍”號25日從江蘇江陰起航赴西南印度洋執行2014-2015年“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試驗性應用航次(中國大洋35航次)第二、三航段任務,這是“蛟龍”號首次赴印度洋和海底熱液區作業。

  新華社報道,隨船科學家、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陶春輝告訴記者,此次“蛟龍”號將在西南印度洋的4個海底熱液區作業,其中1個熱液區是活動的,也是科學家最為關注的。

  “我們對此區域熱液活動已進行了多次調查,這次是要發揮‘蛟龍’號定點、精細作業優勢,進行微觀調查,取得以往調查設備和手段所不能取得的認識。”陶春輝說,“‘蛟龍’號在這個海區作業將對此區域的資源和環境評價起到重要作用。”

  海底熱液活動區中的熱液硫化物是目前日益受到國際關注的一種海底礦藏。它的成因在於海水從地殼裂縫滲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熱,溶解了周圍岩層中的金、銀、銅、鋅、鉛等金屬後又從地下噴出。這些金屬經過化學反應形成硫化物沉積到附近的海底,像“煙囪”的形狀一樣堆積起來,又被稱為“黑煙囪”。

  2011年,中國在西南印度洋獲得1萬平方公里多金屬硫化物礦區,“蛟龍”號此次印度洋之行就是在這個礦區作業。

  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主任劉峰介紹,目前中國共在國際海底區域取得了三塊具有專屬勘探權和優先開採權的海底礦區,除了西南印度洋的多金屬硫化物礦區外,還有2001年在東北太平洋獲得的7.5萬平方公里多金屬結核礦區和今年4月在西北太平洋海底獲得的3000平方公里的富鈷結殼礦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