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成都工匠用古法熬50噸糯米 修復西昌古城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6-19 11:59:09


 
  現年63歲的談壽雲是熬糯米的工人之一,他負責5口大鍋,每天早上五六點就開始工作,“通常情況下,熬第一鍋生火慢,需要大約5個小時,之後的每鍋大約需要3個小時。”久而久之,談壽雲從糯米的顔色和粘稠度就知道起鍋的精準時間。記者看到,這些熬出來的糯米粥,比稀飯還要粘稠。

  陳軍介紹,每天4名工人兩班倒,10口大鍋不熄火,日均熬制六七十鍋“糯米粥”,目前已經熬了2個月。陳軍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修復這段不到一千米的古城墻,預計整個工程需要50噸糯米。

  第二步:砌磚

  糯米+石灰代替水泥

  工程需要37萬塊青磚

  糯米熬好後,工人用塑料大桶裝起來運到修復現場。“熬好後半小時就要進行人工和料,這樣溫度較高,粘連性比較好。”陳軍說。

  57歲的王建中是和料人,“糯米粥”送到現場後,他將石灰和糯米按照1:1的比例混合,變成糯米灰漿。混合好之後,要立即砌磚使用,不然易導致凝固。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在現場看到,五六十名工人站在城墻基建上,一邊用糯米灰漿填充,一邊將條石和青石砌在城墻上。馬玉萍告訴記者,古城墻由三層不同材質構成,所以在修復中也採用同樣的材質,第一層用鵝卵石,第二層用條石,第三層是古色古香的青磚。陳軍說,第一層的鵝卵石可就地取材,第二層條石需要從雅安運來,第三層青磚,按原有城墻青磚的兩種型號燒制。目前成都、西昌等地的10多家土窑廠在趕工燒制青磚,整個工程大約需要37萬塊青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