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高校畢業生“慢就業”現象引發思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16 10:37:48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一名學生處的負責人明確指出,顯然,絕大多數所謂的“慢就業一族”,其實就是“啃老族”的代名詞,所謂的“釋放個性”“自我意識增強”實質是取決於家人的財富,所以,“慢就業”不應寬容、不值得鼓勵。

  市教委學生處副處長李長治指出,目前的大學生就業是在產業結構調整、大型國企不斷減員的背景下完成的。在傳統國企、央企及跨國公司減少用人需求的同時,中小企業登陸大學生就業市場的數量增長迅猛,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學生按傳統專業方向尋找工作已經不可能,可以說,“專業不對口”是常態,以“專業不對口”推遲就業,不能成為充足的理由。

  李長治同時認為,“盲目就業”的提法也不正確。學生走出校門,找到任何一份第一個工作都是邁入社會的起點,都可以積累社會經驗。就業不可能一步到位,現在部分學生“嫌收入低”“嫌工作累”“嫌工作沒興趣”而放棄就業,這種所謂“慢就業”的做法,其實是錯誤的,相反,學生應進一步轉變觀念,不挑不揀,才是正確的擇業觀。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慢就業”的盛行,與當下社會氛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在美國的時候,記者曾遇到一名弗吉尼亞大學的畢業生邁克,因為沒有尋找到與專業相應的工作,他就安心當上了一名校車司機。邁克說,“18歲以後是不可能靠父母的,自己工作,自己還貸款。”

  在美國,也很少聽到“啃老”的說法,因為要徵收巨額的遺產稅,通常高達50%,年輕人不可能依靠父母“慢就業”。而在英國等歐洲國家,遺產稅稅率高達80%,同時又徵收高額的房產稅,更不可能出現“不就業、寧做房東”的“啃老族”。

  國外大學生剛畢業時也有“間隔年”的情況,尤其是部分經濟比較發達地區和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好的畢業生,通常先做一段時間義工或者旅行,但值得注意的是,這與我國當前的“慢就業”現象不同,別人靠的仍然是自己的能力,而在當下中國,“慢就業”人群中,躲避吃苦、依靠父母是主流。

  專家指出,大學畢業生是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已經到了應該承擔家庭和社會責任的年齡,如果把“慢就業”當作逃避競爭、不敢直面社會壓力的借口,那就值得警惕了。記者 張炯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