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致92兒童不良反應“三伏貼”究竟是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9-07-18 10:07:16


(圖片來源:網絡)
  中評社北京7月18日電/7月12日至13日,92名兒童在接受江西省兒童醫院“三伏貼”治療後,出現不同程度的皮膚瘙癢、灼痛感、起水泡等不良反應症狀,甚至有兒童隨後開始持續發燒。

  7月16日,江西省兒童醫院曾發布通報稱,醫院已暫停該治療項目,仍在對“三伏貼”兒童進行後續隨訪和診治,並配合專家論證和原因分析工作。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檢索公開資料發現,屬於中醫範疇的“三伏貼”療法在全國多地醫院均有開設,經過“三伏貼”療法後發生皮損的案例也時有發生。

  那麼,被廣泛應用的“三伏貼”究竟為何物?適用於哪些人群和病症?對人體到底有無毒副作用?

  17日,多名中醫學專家接受澎湃新聞採訪並給出了詳細解答。

  不良反應或與藥物配比不得當相關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王振偉告訴記者,“三伏貼”的常見成分包括延胡索、白芥子、細辛和生薑汁等,在此基礎上,每家醫院可根據過往經驗再進行藥物加減。

  王振偉所在醫院的“三伏貼”療法已開展了25年,他卻沒有見過這麼大面積的皮損:“很觸目驚心”。他提出了兩個推測:首先,醫生是否關注兒童本身體質是否適合,如果體質容易過敏或屬於陰虛體質,“三伏貼”是不適合使用的;其次,他認為需探討敷貼藥物濃度配比是否得當,比如加入的生薑汁等成分濃度是否過高。

  在他看來,儘管目前國內對“三伏貼”的成分沒有統一硬性規定,但如果刺激性成分過量或敷貼時間過長,加上兒童皮膚嬌嫩,很容易引起皮膚嚴重不良反應。
<nextpage>
  山西省中醫院呼吸科主任薛曉明也認為不良反應與藥物配比有關。薛曉明介紹,該科的“三伏貼”療法已開展了近30年,儘管“三伏貼”容易引起皮膚發泡,但醫院盡量要求敷貼後僅達到皮膚局部發紅就停止使用。

  “如果是大量兒童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藥物配置比例出現問題。配的薑汁太濃,可能會容易起泡。” 深圳市中醫院針灸二病區主任、深圳市灸法專委會主任委員緱燕華說。

  事實上,2013年7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曾發布《關於加強對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技術應用管理的通知》,便明確規定了“三伏貼”的應用範圍、服務機構等基本內容,並要求“三伏貼”處方用藥及穴位選擇,應由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主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任職資格的中醫類別執業醫師擬定,明確其禁忌症及相關注意事項,並經本醫療機構倫理委員會審議後報上級衛生行政部門或中醫藥管理部門備案。

  副作用僅限於皮膚受損

  那麼,正常的“三伏貼”療法也會引起皮膚受損嗎?

  薛曉明介紹稱,“三伏貼”又稱天灸,冷灸,亦稱“藥物發泡”或“敷貼發泡”,屬傳統瘢痕灸的一種。其中白芥子、新鮮薑汁等對皮膚刺激性強的藥物是“三伏貼”中的發泡劑。紅腫起泡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如貼敷時間過長、皮膚過敏反應性高、體內寒濕過大等。

  上海市中醫文獻館館長賈楊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正常情況下,“三伏貼”療法都會引起皮膚紅腫、起泡。簡單來說,敷貼的作用原理便是藥物通過刺激破壞皮膚這層屏障,隨後進入人體並對免疫系統產生良性的促進作用。

  除了皮膚不良反應,“三伏貼”療法對人體有其他毒副作用嗎?
<nextpage>
  對此,王振偉表示,“三伏貼”的藥物只要保證外用不口服,各藥物成分濃度得當,對人體的副作用便僅限於皮膚受損,輕微紅腫或起泡都屬於正常現象。

  緱燕華提醒,比較小的、沒有破的泡泡過幾天自己會消,而且發泡對治療效果更好。但是比較大的泡泡,尤其還有潰瘍,便需要及時去醫院處理。如果皮膚本身有創口、潰瘍或感染,體質易上火發炎,或者介意皮膚留印的人群,則不適合“三伏貼”療法。

  對於具體如何敷貼,王振偉介紹,根據國家有關技術標準,每周貼3次,隔天敷貼,一個夏季敷貼15到18次,連續3年,可以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僅預防改善,不可宣稱治療

  前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通知》顯示,“三伏貼”主要適用於反覆發作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也可用於以反覆發作、冬季加重為臨床特點,中醫辨證為寒證的其他疾病。

  “中醫認為人跟自然環境是相互影響的。冬天容易發作的病,在夏天來治療可以獲得更好的效果。一些寒症容易在冬天發作,冬天大自然陽氣不夠,人體陽氣也是封藏的,就容易出現一些寒症。而夏天,自然界的陽氣很充足,人的毛孔都是舒張的,這個時候如果利用中醫古老的外治灸法,就可以很容易調動人體的正氣,通過吸收大自然的陽氣,達到增強人體體質的目的。從西醫角度,這種療法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增強體質。” 緱燕華說。

  王振偉介紹,冬天最常見的易發作疾病便是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等。臨床經驗表明,很多患者經過冬病夏治、穴位敷貼後,可以取得比較好的效果,天冷時發作頻率和強度都有所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通知》強調,嚴禁為追求經濟效益不合理擴大應用範圍及應用人群。

  薛曉明指出,近些年全國部分小診所、保健場所、社區醫院存在誇大“三伏貼”效果的亂象,卻並無明確數據證明“三伏貼”的效果。他表示,“三伏貼”只能起到預防冬季呼吸系統等疾病的效果,提高人體免疫功能,而非治療疾病。
<nextpage>
  北京大學醫學部免疫學系副主任王月丹介紹稱,三伏貼最早主要用於冬季常見的咳嗽、哮喘等,後來又推廣到春季花粉過敏性鼻炎和哮喘,甚至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應用三伏貼前,應該對疾病進行辨證,盲目使用三伏貼,甚至可能加重“咳嗽”、“哮喘”等病情。

  澎湃新聞檢索發現,“三伏貼”導致人體燙傷的案例時有發生。

  2018年,杭州蕭山一名女子為“冬病夏治”,在某醫院貼完四貼“三伏貼”後,背部刺痛流膿,被診斷為灼傷,治療十餘天才恢復。2015年,廈門某市民聽說皮膚病可以用此法治愈,便網購“三伏貼”,使用後皮膚卻“火辣辣的”,後被診斷為淺表燒傷。

  來源:澎湃新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