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農業機械化瞄准三大領域補短板
http://www.CRNTT.com   2020-10-12 11:35:16


 

  “目前,畜禽養殖以中小養殖場戶為主體,其養殖量占比超過80%,但機械化程度低於30%,其中生豬養殖機械化水平在30%左右,蛋雞和肉雞養殖的機械化水平在40%左右,肉牛、水禽等機械化水平普遍低於30%。廢棄物收集處理、工程防疫、種養循環等方面機械化程度普遍較低。”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說,推進畜禽養殖加快發展,意味著畜牧業要從“人工喂養”傳統模式向“人管設備”現代模式轉變。

  以生豬為例,我國大部分豬場設施簡陋,自動化環境控制裝備缺乏,飼料轉化率比發達國家低10%以上。去年以來,國家多措並舉推動生豬產能恢復,一些生豬養殖企業啟動了“樓房養豬”模式,最大程度發揮先進設施裝備的作用,實現了智能飼喂、空氣過濾、糞污處理等裝備的高效協同,用地僅為普通豬場的十分之一,每頭母豬年產斷奶仔豬達28頭,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0頭。

  記者了解到,伴隨畜牧業機械化發展,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自動控制技術也不斷得到應用。通過射頻識別技術開發的動物標識及可追溯系統,對畜禽飼養、運輸、屠宰等環節跟蹤監控,豬戴上了電子耳環,個體狀況盡在掌握;牛戴上了電子項圈,可以定位放牧牛群位置,監測分析生長周期。大型企業把物聯網技術與畜牧機械相融合,自動采集、匯總、分析生產數據,畜禽生產全過程管理更精細化,成為畜牧業智能化的標簽。

  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產業經濟室主任劉長全說,推進畜牧業機械化,尤其是中小養殖戶機械化,最有效途徑是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與畜牧業適度規模經營相適應。要把培育飼草料制備供應、畜禽糞污收集處理、專業化工程防疫等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作為推進規模養殖機械化的主要依靠力量,在資金、技術等方面予以傾斜,解決一家一戶辦不到、辦不好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