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春節:傳承中華文化之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23 10:29:40  


  中評社香港1月23日電/光明日報文章:春節是中國分布最廣泛、涉及人口最多、參與民族最多、內容最豐富的傳統節日,在人們的生活體系、情感體驗、精神世界和民族國家構建中擔當著重要的角色。伴隨著全球化、現代化、城市化的全面推進,春節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個標誌性符號,在節日的形式、內容、功能意義等方面也正發生著種種變化。為全面了解春節在我國的傳承情況,推動傳統節日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中國節日志》課題組於2010年啟動了關於春節的調查和《春節卷》的編纂工作。截止到2011年底,這項工作已在全國26個省區市全面展開,共設立了184個調查點。本文摘取北京、山東、雲南、四川等省市的部分調查成果,分別闡釋一個方面主題。

  1.文化傳承和倫理教育的載體

  春節具有一般歲時節日擁有的百姓生活節奏調整和人際關係交融的功能,更具有一般節日所不具備的推動文化傳承和文化生產等功能。過春節的地域和民族眾多,所關涉、包涵的民俗事項內容多樣。一般從臘月二十三四寓意除舊迎新的“掃塵”開始,春節的民俗活動一件接著一件,貼春聯、貼年畫、祭祖、吃年夜飯、守歲、發壓歲錢、拜年、趕廟會等,直至正月十五鬧元宵之後,綿延近20天的春節年味才漸漸淡去。這一基本的節日內容,又因民族不同、地域差異,呈現出不同的樣式。如一些地方流行除夕“別歲”,初一搶在第一時間擔“金銀水”,燃放煙花竹炮;一些地方流行從初一子夜開始迎送財神,由一兩人身穿紅袍,頭戴紗帽,嘴掛假胡須,身背收錢的黃布袋,裝扮成財神爺的模樣,敲鑼打鼓,挨家挨戶地去散發財神爺像,說吉利話,討賞錢。

  春節是一個擁有廣闊時空性的綜合文化載體,它對文化傳承與生產的推動力顯而易見。源自春節“桃符”習俗的春聯,孕育出楹聯這一中國獨有的文學形式及文化特色;由“門神”年俗演化而來的貼年畫的社會需求,催生了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四川綿竹等各具流派特色的著名年畫生產地。這些著名年畫技藝如今已經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一些地方的貼窗花、貼福字、貼掛千等習俗,成就了無數剪窗花、剪字的民間藝人,代代相傳。民國初期由年畫加月歷生成的掛歷已然成為一個興旺發達的時尚產業,走進千家萬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