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斯坦福鴨子”撥動中國式焦慮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6-03 10:21:51


 
  那時,群友在48小時內為一個罹患白血病的孩子,籌集了20多萬元。群裡還配備了專門的記錄員。群規約定,孩子上學的時間“不聊閑話,只討論學習”。

  當年的毛頭孩子慢慢大了,但群裡依舊熱鬧。父母的話題從學習變成了出國、工作、結婚,樁樁件件不得閑,“還在為孩子操心”。

  前不久,一所加拿大中學派人到中國交流。招生主任在台上問,中國家長對學校最大的需求是什麼,希望他們培養出怎樣的學生。台下一位中國媽媽搶下話筒,用流利的英語提問:“你能把我們的孩子送到常春藤嗎?”

  黎銘看著台上不停皺眉搖頭的加拿大人,“尷尬到不行”。

  和留學生家長溝通多了,黎銘也慢慢發現,許多中國家長看重排名和資源,期待孩子“一飛衝天”,卻忽視了留學的根本意義。

  “留學不是商品,不能講投入產出比。說到底,留學不過只是換個地方學習而已,家長不該賦予那麼多意義。”她說,與其花錢把孩子培養成會說會聽、卻不會讀不會寫的‘美國式’文盲,還不如在國內好好想清楚該不該留學、去哪兒留學以及學什麼。”

  但反思終究不是主流的聲音。《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5)》指出,與2012年相比,2015年的調查顯示,在國內讀完高中課程再出國讀大學的學生比例從61%下降到44%,出國讀高中的學生比例則從17%上升到了27%,“低齡留學升溫趨勢十分明顯”。

  身為伯明翰大學人文學科博士生,小許也一直在關注盲目留學這一現象。在他看來,很多中國留學生出國,並不是真正為了國外的學術環境和交流平台,更多的是“為了一紙洋文憑”。

  “中外教育各有優劣,如果你沒認清自己的情況就為了‘外國’兩個字而出國,這樣的行為和錢鍾書先生當年寫的,方鴻漸花30美元買了個‘克萊登大學’博士文憑,回國卻備受禮遇的情況有什麼區別?”

  他忍不住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我們面對留學、面對洋文憑的態度依舊沒有改變。”

  一些中國人甚至在追求“假洋文憑”,最近的一個例子是,美國國土安全部在過去兩年間釣魚執法,設立了一所野雞大學——北新澤西大學,以引誘不法中介上門,並由此連查22所黑中介。經查證,涉案的上千名學生主要來自中國和印度。

  美國官方一再強調,涉案學生們在申請到這所大學後並沒有上課,這意味著他們對這所大學的性質“心知肚明”。

  黎銘也只能看著,許許多多的家長“還沒搞清楚為啥留學”,就急急忙忙地“像當年的偷渡客一般”,一個帶著一個,把自己的兒女和辛辛苦苦攢下的積蓄送出了國。

  這個勤奮的媽媽在兒子出國前,請了國外的教授教寫作,手把手替兒子選了學校,卻換來了孩子“伯克利的老師不會講課”的抱怨、整整丟掉薩克斯的4年和只有兩只貓陪伴的大學生活

  很多時候,黎銘自己也說不清,中國父母的操心對身在國外的孩子,究竟是好是壞。

  前些日子,一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中國學生畢業,其母親反思,自己干涉太多,以至於留學前的學業和申請準備做得“相當不錯”,可孩子出去之後的學習,“完全處於一種失控的狀態”。

  這個勤奮的媽媽在兒子出國前,請了國外的教授教寫作,手把手替兒子選了學校,卻換來了孩子“伯克利的老師不會講課”的抱怨、整整丟掉薩克斯的4年和只有兩只貓陪伴的大學生活。

  直到那時,後知後覺的她才想起來,當時國外教授給兒子開了長長的書單,趕緊補課的兒子“思維很幼稚”,對文學作品人物的理解只限於好人和壞人,“根本看不懂。”她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讓兒子瘋狂“刷分”卻忽視了對價值觀的了解,以至於無所適從。

  “很多在中國成長的父母,對美國教育一無所知,卻橫加干涉孩子的生活。”黎銘舉了個例子,一名中國媽媽遠渡重洋,去看望在美國念高中的兒子,卻意外發現周日早上八點,“全校的人都在睡覺,甚至包括宿舍門前的狗!”

  憤怒的中國媽媽寫了投訴郵件,劈裡啪啦敲擊鍵盤急促地表示,“如果你們缺少資源,我可以安排中國的老師為孩子們線上授課。”

  學校的老師很快回復她:“謝謝你對學校的關心。但我們有自己的教學安排,周日應該是孩子休息和參加社會活動的時間,不該被課程填充。”

  這件事促使黎銘自我反思。最初聯繫不上兒子時,她也“焦慮得不行”,可後來,她決定接受逐漸美國化的兒子的安排——天大的事都發郵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