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養而教 華人子女學中文不能只交給學校
http://www.CRNTT.com   2017-11-22 11:50:32


資料圖,美國父母鼓勵領養的華裔子女學中文
  中評社香港11月22日電/特朗普訪華結束,各種話題至今熱度仍不減,關於學中文這一話題的討論。美國白人學說中文的越來越多,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是華人中,除了第一代移民,會說中文的反而很少。針對這一情況,有評論員在美國《僑報》上刊文進行了反思。

  文章摘編如下:

  關於學中文的話題,因特朗普外孫女能說一口流利中文一事而成為熱門。近年來,美國白人學習中文的熱情一直在上升,不僅有很多人赴中國學習,在美國本土學習的也越來越多,尤其在南加州的一些中文學校里,美國白人的面孔越來越多,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筆者不止一次在洛杉磯遇見中文說得很流利的美國人,有的甚至能說一口京味兒中文。在特朗普外孫女說英文的視頻流傳開後,很多西裔都開始學習中文。

  反觀華人,除第一代移民外,尤其是在美國出生的ABC,會說中文的反而很少,很多ABC對學中文沒有熱情,甚至因為父母的壓力而產生抵觸情緒。據不完全統計,在華人聚集最多的加州,僅南加州就有超過一百所中文學校,學生超過三萬,而且現在很多中小學、大學都開設中文課,中文也被列入四年制大學的學分中。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在美國出生的華人第二代或第三代,說不好甚至完全不會說中文。

  華人孩子說不好中文甚至不會說中文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家長的因素,很多第一代移民赴美以後,希望下一代能盡快融入美國,很多家長不要求或者乾脆就不喜歡下一代說中文,對中國文化傳統持排斥心態。隨著中國崛起和在世界上影響力上升,很多家長開始認識到學習中文的必要,但也是簡單地交給中文學校,一周一次的中文學校教學,顯然很難令學生產生興趣和進步。

其次是中文教材不規範和與生活脫節。很多中文學校的教材,與現在年輕人的需求有脫鈎的現象,可以想象,讓華人子女去讀類似幼兒園或小學的中文教材,很難激發學習興趣。其實對沒有從小系統學習中文的華人子女,應該有貼近美國生活或者貼近日常生活的實用學習教材。有個例子可以說明問題並以供借鑒:20世紀初,平民教育家和陶行知一起,從常用漢字中選出1300個,編成四册《平民千字文》,每册24課共96小時。當時在美修鐵路的華工,很多人學完後就能簡單地看書讀報,甚至寫家信。

  中國快速崛起,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無論從國際政治上還是經濟上來講都有著不容忽視的巨大影響,無論是特朗普外孫女還是扎格伯格學中文,都顯示他們及家長的格局和眼光。華人子女是否有必要學中文已經不是個問題。且從族裔傳承的角度,華人子女也應該學習中文,學習和了解中國文化。華人在美國,永遠擺脫不了少數族裔的身份,如果沒有“根”的感覺,就會像很多ABC那樣,不能擺脫被美國人認為是中國人,被中國人認為是美國人的尷尬。

  學好中國文化傳統,就能游刃有餘地在兩種文化中最大限度地發展才能。有統計顯示,在美國的1.5代華人(童年隨父母移民美國)的成就,要高於在美國出生的ABC和新移民一代。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這1.5代既懂中文又懂英文,眼界開闊、立足點高,很多人甚至兩種語言都接近母語的程度。而這種人才,又是目前很多大公司大企業以及一些政府機構所需要的。

  總而言之,華人家長要認真看待學習中文的必要性,那種“學語言自主”的觀點,只會讓孩子錯過學習語言的黃金年齡。“養而教”是父母的責任,不應推給未成年的孩子。華人家長尤其不要浪費在家說中文的語言環境,對孩子的學習,要選擇合適的教材和學校,堅持在家說中文,要求孩子循序漸進的每天寫一句話、一小段日記,堅持數年,一定會有成果。未來孩子不僅能夠了解中國文化傳統,開闊眼界,還能多具備一項語言技能,在走上社會後有更多的機會,發揮更多的才能。同時,了解美國文化和中國文化的下一代,必然會對美中友好起良好的推動作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