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英國華人熱心維權冷對罷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26 11:10:06  


  中評社香港11月26日電/據英國《華聞周刊》報道,11月30日,英國逾20個大型工會組織將舉行全英聯合大罷工,抗議英國聯合政府對公共部門雇員養老金制度的改革方案。由於英國政府和各大工會就公共部門養老金改革的談判僵持了半年有餘,儘管政府方面在日前作出了一些讓步,但並沒有讓各大工會滿意。 
 
  如今,11月30日的全英聯合大罷工勢在必行,在英國工作居住的華人如何看待此次大罷工?是否會參與大罷工?記者分別採訪了在英國公共服務部門工作的、有權利參加罷工的華人,以及在私營企業工作的工會和非工會職員等,探尋英國華人對罷工的態度和看法。

  支持罷工但不參與

  “我投票贊成罷工了,但是由於工作需要,應該不會直接參與罷工。”高女士在英國公費醫療系統NHS系統工作8年有餘,如今在一家大型醫院任一個大外科的護士長,她已經為是否罷工糾結了很長時間。

  “從個人利益而言,非常痛恨這個政府的改革方案。但是,如果事情能夠黑白分明就好辦了,我們的養老金不是簡簡單單罷工就能解決那麼簡單。”據高女士介紹,政府的養老金改革最不能接受的是提高繳納的比例,“這將意味著我每個月要多交100多英鎊。但是,按照政府的改革方案,我剛好符合退休前能領全額養老金的資格,也就意味著每個月能夠多領取150英鎊左右的養老金。”

  “糾結吧?作為納稅人,我們都該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任何改革方案,最忌諱的是公平與否,但是這次的養老金改革,對10年內退休的人已經足夠公平了,而對10年以後退休的是很不公平,但是,10年以後,有誰能預測英國政府的財政狀況呢?”高女士覺得,正是因為這種糾結,她決定支持罷工,為後來人爭取基本的權益,但不會參與罷工,因為工作性質不允許。

  高女士進一步指出,作為一線的醫療服務人員,如果在工作日直接參加罷工,除了可能威脅到需要急救的病人的生命安全外,罷工當天的預約病人將被迫延遲治療,無論是職業道德還是道義上都不能接受,因此她不會參加罷工。

  “罷工是一種奢侈”

  “罷工?我要是罷工了,誰養活我的一家老小呢?”接受採訪時,在倫敦經營餐飲業的孫先生覺得,“我開餐館30多年,能夠休假的年頭都屈指可數。罷工?如果我罷工了,餐館里的工人恐怕要喝西北風吧?如果餐館的工人罷工,來我這裡找工作人都排著隊呢!”

  至於11月30日公務員罷工所針對的養老金制度改革,孫先生似乎更是有意見:“公務員們每年兩三萬的養老金已經高不可及了。我辛辛苦苦做生意,照章納稅,到頭來還是要自己攢錢養老。”

  在倫敦自營一家中醫診所的張女士接受採訪時抱怨,“我們自己做生意的,除了要給自己交稅,還要給員工交稅,另外還要養家糊口,忙了大半輩子,除了房子之外,哪有什麼養老金。公務員為養老金罷工,太貪婪了。”張女士說,經濟不太景氣,診所的生意不太好,“這種行情下,有一份工作就夠幸運了。”

  “在私營企業工作,無論收入、職位的高低,一切都要服從公司利益。至於罷工,純粹是靠納稅人滋養的一種奢侈權利。”在倫敦金融城為一家總部位於瑞士的國際頂級投資銀行工作多年的華裔Jeff對記者表示,由於公司在半個月前剛剛更換了總裁,公司內部即將進行大規模的調整,公司計劃將他所在的和亞洲業務緊密關聯的部門的大部分員工調往香港分部,那些不願意前往香港的職員將被辭退,“哭都沒有地方哭,更別說罷工了。”

  即使被Jeff稱呼的“靠納稅人滋養”的公共部門服務人員,也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享受“罷工的奢侈”。李琳本人在當地政府部門工作,但是她的丈夫魏先生在一家私營的大型電子企業上班,除了公務人員因為養老金而罷工對私營企業員工不公平之外,張女士還要考慮經濟方面的直接影響,“正常上班,我當天的收入大概是130英鎊。如果參加罷工,最多只能得到二三十英鎊的工會補助。”

  另外,在記者的電話採訪中,還有一些在英華人正在找工作,他們覺得,“如果那些公務員們對工作待遇這麼不滿意,為什麼不另謀高就,給我們一些機會呢?參加罷工的人都是既得利益者,卻站著吆喝不腰疼。”

  面對英國各大工會的聯合大罷工的局面,接受採訪的華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生意或生活受罷工影響不要太大,希望不會出現大規模騷亂。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