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華媒反思西班牙華人形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03 10:15:33  


  中評社香港6月3日電/從2012年10月份西班牙警方展開的“帝王行動”開始,到最近桑坦德發生的“狗肉門”和TELE CINCO的辱華節目,以及ZARAGOZA華人群毆事件,西班牙華人整體形象遭到了連番轟炸。向來以低調勤勉、奉公守法著稱的旅西華人群體,接二連三地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被迫接受輿論與法律的雙重質疑。是西班牙政府、媒體在經濟危機災難深重的情形下,選擇了拿華人來當替罪羊轉移矛盾,還是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注定了有其陰暗的一面呢?在維權、維護華人形象、發出抗議聲音的同時,我們是否應該反思一下自身存在的問題? 

  從未間斷的“檢查風暴”

  據西班牙《歐華報》報道,事實上,從西班牙華人經濟崛起的那天開始,西政府針對華人企業的“檢查風暴”幾乎從未間斷過。西班牙華人經濟騰飛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副作用,黑工、偷漏稅、現金交易始終都是華人經濟的結症,所以每次西班牙政府進行大規模檢查,總有一批華人企業落馬。換個角度來看,西班牙政府的歷次檢查風暴都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的放矢。常言道“吃一塹,長一智”,可為何每次“檢查風暴”來臨,旅西華人都成為受害者?

  西班牙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整個歐洲來講移民政策最為寬鬆,種族歧視和排外的程度應該說是最輕的,所謂的西班牙政府欺負“中國人”實際上是回避自身問題的一個借口。目前旅西華人在經濟領域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其實早就證明了西班牙對華人的態度,不僅沒有明顯的歧視、排外傾向,而且相當縱容,以至於我們都忘記了在這個國家裡應該遵守的遊戲規則。

  唯利是圖的“潛規則”

  沒有人會反對西班牙華人群體相對閉塞,儘管口頭上一直在強調融入主流社會,可實際上執行的依然是華人群體內部的墨守成規,也就是所謂的“潛規則”。無論是使用黑工、偷逃稅款,還是現金交易等等,記者在採訪過程中遇見過無數當事人,他們的說法幾乎都是一致的,“大家都是這麼做的啊,不這樣做怎麼能賺到錢呢?”

  當違法成為一個群體習慣的時候,這個群體必然成為國家法律制裁的對象。事實上,華人群體內部奉行的許多“潛規則”都與西班牙法律存在明顯的衝突,老板們、工人們不是不懂法,而是在權衡利弊之下,選擇了寧可觸犯法律也要遵守“潛規則”。小到食品店賣酒的問題、過期食品問題、黑工問題、攜帶大量現金通過海關,大到走私、幾百萬現金交易、偷逃稅款等等,即使西班牙政府年年刮起“檢查風暴”,都沒能堵住潮水般汹湧的違法缺口。風頭緊的時候大家都有所收斂,風聲一過繼續“潛規則”盛行。在利益與風險面前,旅西華人呈現出來的魄力同樣是其他國家移民望塵莫及的,在利益的驅使下我們是否應該重新考慮自己的選擇?

  人們之所以選擇了“潛規則”,還有兩個明顯的心理特征。一是法不責眾,以“大家都這麼做”的“潛規則”來掩飾違法的事實,可以說是自欺欺人;二是僥幸心理,即使違法了,政府來查也不一定能查到自己頭上。正因為大家都是同樣心理,所以政府不查則已,一查就放倒一批。我們一直倡導維權,維護旅西華人形象,可問題在於總是在亡羊補牢,而且還底氣不足,沒能從根本上轉變觀念也就做不到防患於未然。

  華人經濟步入轉型期

  面對此起彼伏接踵而來的“檢查風暴”和輿論攻勢,華人真正能夠做到維護自身形象的辦法,只有實現經濟轉型。所謂經濟轉型並不是說產業結構上做出重大調整,而是削弱地下經濟所占的比重。西班牙政府歷次檢查風暴針對的都是旅西華人地下經濟。

  西班牙華人經濟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已經獲得了一個比較好的基礎,各行業完整的產業鏈都已經形成,而且借鑒和引入了西班牙企業的管理模式。問題在於企業的領導者能否將傳統的商業理念轉變為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企業利益最大化的目標之外,加上一個對環境的維護和回饋社會。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放棄華人圈子內部的“潛規則”。

  西班牙華人的形象問題,實際上也是個經濟問題。維護華人群體的良好形象,單單靠幾百人的遊行和呼籲收效甚微,只有不斷地調整和完善自身,還要將部分利益忍痛割愛回饋社會,才是最終的解決辦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