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英國華人媽媽開啟新媒體育兒時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17 11:47:31


在萬能群的“羽毛主題派對”上,媽媽群友們帶著孩子盛裝出席。
 
  萬能來自分享 凝聚發揮無限潛能

  Jenny覺得微信群的“萬能”二字非常貼切,充滿了正能量,在這個平台沒有地域、空間限制,能讓更多媽媽互相認識和幫忙。“群里有個媽媽跟我說,她住在蘇格蘭最北的一個小島上,周圍除了她之外一個中國人都沒有,但在群里說說話,讓她感覺像是朋友圍繞在身邊。”Jenny說。

  萬能媽媽群的群友Lucy在NHS做兼職,因為在醫院認識了很多醫生,如果群里的媽媽有什麼問題,她會搜集起來,幫忙問,再發到群上。她覺得,很多華人媽媽因為各種局限需要幫助,萬能群在生活中確實能幫助別人,而自己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去幫別人,也讓自己全職媽媽的生活更有意義。

  萬能媽媽群的能量也發揮在了慈善事業上。長期在醫院病房照顧女兒的Jenny見到過不少重病的孩子,有的還因病被父母冷漠對待。因為Geby的病,她曾受到英國本地慈善組織和醫院的幫助。這一切讓她決定要在萬能群推廣慈善活動,她在群中只募捐了三天就籌集到1800多英鎊,當送善款支票去慈善組織時,連工作人員都驚訝地說,“原來華人媽媽們這麼踴躍和有愛心”。

  手機用壞了兩部 管理背景是優勢

  管理好一個群,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首先,大群需要明確和嚴格遵守的群規,包括“踢”人出群和限制發言等。而且微信群一旦沒有了參與者便自動消失,適當的維護,線上、線下活動都必不可少,這些都是作為群主需要考量的問題。Jenny說,她現在基本還是一個人去管理這幾十個群,“每天都不停地有群友來聯繫,電話都用壞了兩部。”

  Jenny本身是管理專業畢業,來英國之前任職企業管理層,這些經歷讓她管理媽媽群來思路清晰,也有自己的一套模式。她請來心理醫生,在群里辦在線即時問答。在萬能媽媽主群滿員後,她又開了萬能媽媽群2,其後陸續開的小群也都各有用途,除了按媽媽烹飪、養生等愛好而建的群,還有給生混血寶寶的媽媽們而設的“雞同鴨講群”,有的偏重於實用性,比如二手買賣群等。“也有為備孕的媽媽暫時開設的交流群,如'2016媽媽群'等,媽媽生完就會關掉。”Jenny還為爸爸們設立了高爾夫群,讓爸爸們也有一個互相認識的平台。這些群,她都會找熱心媽媽做群主,這樣也為她減輕了一點壓力。

  雖然萬能群不盈利,也沒有商業模式,但Jenny覺得群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功能,就是幫助媽媽創業。“群里大部分媽媽都是全職媽媽,也有單身媽媽,她們要創業很不容易,能幫我就盡力去幫,除了線下幫她們宣傳,我每周三還開設一個廣告天地時段,讓她們發廣告。“這樣一來,既避免了被廣告刷屏導致有人退群,也幫助了想創業的媽媽。”作為群主,Jenny還必須有火眼金睛“有些男人為了發廣告,混進媽媽的群里來,被我發現後會馬上踢出去,而有些媽媽一人申請了多個號在群里占位子,一旦被我發現也會制止。”

  賽馬、舞會加野餐線下活動忙不停

  萬能群多姿多彩的線下活動是一大特色,參加人數最多,辦得也最出色,Jenny在活動上擔任主持人的角色。“最近的羽毛派對有150人參加”,雖然活動已經辦完有一段日子了,Jenny的語氣還是充滿了興奮。“你看過我們的照片嗎?媽媽們都穿的特別漂亮去參加,吃飯、跳舞,玩得特別開心!”

  除了舞會,萬能群還經常有野餐和多樣親子活動等,目前,Jenny在籌備今年6月18號在皇家賽馬場的賽馬活動,“因為那天英女王有可能在場,媽媽們報名踴躍。”

  萬能媽媽群的活動每次都有一些媽媽來當志願者,群友Jane就是其中的一個,“從群一開始成立,我就在裡面,後來知道了Jenny的故事,非常受感動。我自己的孩子剛出生也進過加護病房,更能感同身受。”“在英國,當媽媽太不容易了,再堅強也有灰心喪氣的時候,參加完媽媽的活動回來,整個人都開心了,為活動做志願者是自然而然的,得到的回饋不是物質,而是精神上的。”

  Jane也直言:“雖然媽媽熱心地做志願者幫忙,但她們家里也都有小孩要照顧,在時間和工作量上很難保證。活動想做大,但是需要更多的志同道合的媽媽幫忙。”

  對於以後的發展,Jenny覺得還是要把群好好地做下去,“Geby我都沒有放棄,世上就沒有更困難的事情,我不會放棄萬能媽媽群。”Jenny坦言她有很多做活動的想法,但是都因人手不夠而無法實現,她希望能有更多人協助她,同時也感謝所有曾經在各方面幫助她的人。Jenny的個人微信號是:virginiamarcal,她希望想加入她的微信群的朋友可以與她聯繫。

  中西文化合璧探索新育兒模式

  英國華人媽媽創建的新媒體平台中,“合璧兒”是其中較有特色的一員。創始人王凌潔博士現在有兩個可愛兒子,畢業於華威大學,曾在中央電視台、BBC、Mediacom等中英媒體公司任職近10年。出於對跨文化育兒的熱情,她與張志鬆(伯明翰)和蘆巍(上海)一起在2013年創立了以“東西文化、合璧育兒”為宗旨的教育資訊平台“合璧兒”:www.hebiikids.com。

  不過,很多人並不知道樂觀幹練的王凌潔曾陷入產後抑鬱症的困擾。當時她的大兒子不到1歲,重返職場的凌潔面臨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長久積聚的負能量讓她患病而不自知,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痊愈,她也作出了抉擇,在2012年底回歸家庭,將育兒發展成自己的事業。

  王凌潔說,創辦“合璧兒”的最根本想法,就是用東西方最好的理念和資源來培養融匯中西文化的孩子。現在,無論是網站、微博還是微信公號(Hebiikids-London)以及QQ和微信交流群,其內容和活動都緊密貼合這一想法。

  她們搜集大量海外育兒、教育相關的資源,在空閑時間進行編譯,比如“《衛報》兒童分階閱讀好書單”、“《泰晤士報》百本新經典分級閱讀童書推薦”等,受到不少家長、甚至是中國和其他國家華人家長的歡迎。

  凌潔也積極邀請各個群的精英家長們投稿,分享育兒經驗、探討中西教育方法,轉發量較高的包括“牛津閱讀樹系列書籍指南”、“如何引導孩子閱讀的好方法”、“英國11+私校備戰經驗”、“幼兒學鋼琴系列”、“學美術家長須知”等,也有很多益智玩具推薦。

  此外,合璧兒還有對中西方教育現象的評論,“這些有觀點的文章,閱讀量往往較高,整體上各個平台每天的閱讀量累計能達幾萬,”凌潔說。對英國幼兒園成績單的評價、選擇私校還是公校、隔代育兒等問題,引起讀者熱議。最近王凌潔撰寫的文章“中國數學完勝英國?”還被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刊登。

  隨著影響逐漸擴大,“合璧兒”也開始定期舉行線下活動,如中文唱讀會、媽媽讀書會等。凌潔介紹,線下活動都是應讀者和群友的需求而設計推出的:“我們根據大家的討論和反饋,從中獲得動力和靈感,合璧兒是和群友一起成長起來的。”

  “合璧兒”的線下活動很受大家歡迎,幾乎每場都爆滿。羊年春節在倫敦查寧閣圖書館舉辦的唱讀會新春活動,因為場地限制不得不控制在50多個家庭、200人左右參加。“唱讀會”不僅要讀還要演,有的甚至是三代同台、一起參與;很多媽媽也希望通過參與活動,讓孩子看到媽媽的能力、給孩子帶去更多正面影響,繼而形成良性互動。

  回顧“合璧兒”一年多的發展,王凌潔不無感慨,因為幾位聯合創始人都有年幼的孩子,時間、精力有限,希望踏踏實實做好每件事情。凌潔說:“我們希望寫好每篇文章、辦好每期活動,只問耕耘,不問收獲。”

  現在“合璧兒”讀者群已分布各大洲。對於未來發展,王凌潔說:“我們會致力於跨文化教育理念和實踐的推廣,希望用這個平台團結更多志同道合、有遠見卓識的父母,培養與眾不同的孩子,共同走出一條真正融匯中西的合璧育兒道路。”她透露,計劃今年年內推出線上產品和服務,不過線下活動將堅持免費,為廣大華人家庭服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