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尋找法國“華二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6-23 08:39:24


 
  與來自溫州的父輩們組成的那些吃吃喝喝的商會不同,法國華裔青年協會開展辯論,組織華人游行,與媒體打官司,甚至參加政治競選。

  和上一代相比,法國“華二代”的故事,既非老套的重複,也并非徹底的背離,而是在兩種文化的峽穀中,探出了一條向上的新路。正如王立傑本人,法語說得比漢語流利,但從來不聽法語歌曲,覺得法國電視劇“特別沒意思”。受武打片的影響,他覺得“溫婉如玉的中國姑娘比法國姑娘漂亮多了”。他最終娶了一位祖籍溫州的姑娘。

  我的父母從中國來,這是一件運氣多好的事情啊

  事實上,法國華裔青年協會的前會長Sacha Lin,曾經一度不覺得“中國和自己有什麼關系”。他沒有中文名字。

  准確說來,他是“華三代”。他的祖父早在“二戰”期間便從溫州來到巴黎,父母在20世紀70年代初過來,帶著兩個哥哥,而他是家庭中第一個在法國出生的孩子。父母要求他從小學中文,他并不理解,賭氣般地抗議,“中國又不發達”,更何況“幾乎所有親戚都不在國內了”。

  轉折發生在成年後,他苦惱地發現,亞洲面孔是自己無法擺脫的標簽。總會有人窮追不舍地問,“你來自哪兒?”童年時,每每有人問“你是中國人還是法國人”時,他便敷衍地回答,“一半一半吧。”對他來說,就好比小孩總被追問,“爸爸和媽媽你更喜歡誰?”似乎選擇一個就必須得割舍掉另外一個。

  一時無法找出答案,Sacha索性來到了北京,報了中文課。過去他一直模仿法國人生活,但他這次要試著做個真正的中國人看看。來了之後,他才發現,“法國好比我的父親,來了中國才終於找到了母親”。在學了中文,了解了中國文化後,他才開始不再“用法國的眼光”看待父母,也不再因中國親戚們大口吃飯、大聲說話感到難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