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旅法華二代:“華人”成受害者群體代名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28 10:36:24


華人遊行隊伍,抱著遺像走在最前面的是張朝林的子女。
  中評社香港8月28日電/據法國《歐洲時報》編譯報道,數日前,旅法溫州籍華僑張朝林在巴黎近郊(歐拜赫維利埃市,以下簡稱“歐市”)遭北非裔劫匪暴力襲擊後連續昏迷多日,12日晚終因傷重不治辭世。這起惡性治安事件引發旅法華界的強烈反響,法國華人社區的安全問題以及在法亞裔屢遭歧視的現象一時間成為輿論焦點。

  法國《新觀察家》近日刊文講述了David Liu的故事。David Liu今年22歲,在巴黎出生,是一名“華二代”,7歲時隨家人搬到歐市居住(至今),他的童年滿滿都是“種族歧視”的印記。

  “狗肉好吃嗎?”

  據David Liu回憶,從小學開始,他就被人叫做“中國佬”。

  “他們會問我的父母是不是開餐館的,接著就會問‘他們做狗肉和蛇肉嗎?好吃嗎?”David Liu表示:“我通常會回復他們‘回家吃春卷去吧’。”

  進入初中,這種生活還在繼續,伴隨而來的還有“敲詐勒索”。David Liu說:“總有幾夥人在學校前攔住我,或是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等’我”。

  幸運的是,David Liu很少隨身攜帶值錢的物品。“那時候沒錢也沒有手機,他們就拿走我身上的糖,最多就是Playstation的兩個遊戲碟,也就這些,只是遊戲碟是我從朋友那兒借來的。”

  “‘華人’這個詞已經失去意義”

  “盡量不要跟他們四目相對,我養成了這樣的習慣。”David Liu表示,否則會被認為是挑釁,並得到“你看我幹嘛?有問題嗎,中國人?”這樣的回應。

  David Liu會盡量避開這些人,“當我看到他們出現,我就會繞路走,不被他們注意到,盡量避開騷擾。”

  自那時起,對David Liu來說,“華人”這個詞已經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它再不代表一個種族,而成為弱小、隨時可能成為受害者的群體的代名詞。

  David Liu認為是偏見使華人成為了被襲擊的目標。“無論你是中國遊客,還是在這裡居住了15年以上的華人,對襲擊者來說都是一樣的。‘帶著大量的現金到處溜達’,他們認為華人就是這樣的。”

  對於在法國的第一代華人來說,語言障礙使得他們在受到傷害時選擇保持沉默。David Liu的母親曾數次被搶包,還丟失了身份文件。“然而,她一般都不去警察局報案。”

  一部老式的諾基亞手機

  David Liu 15歲的時候,父母把他送去了巴黎的私立高中,那裡的教育十分嚴格,但是風氣卻改善了很多。

  在進入私立高中前,David Liu的朋友幾乎全是亞洲人,因為他們境況相近,可以相互理解。在進入私校後,這一情況就改變了。從非裔到幾代都生活在巴黎的法國人,David Liu結交了很多其他族裔的朋友。“本來我很內向,但從那時起變得開朗了。”

  但是David Liu並沒有改變他以往的想法。“直到今天仍是這樣,當我從巴黎的大學回到歐市的家,我會盡量避免在晚上10點後乘坐地鐵,也會找3、4個人結伴而行。”

  David Liu表示:“有時候為了和朋友一起喝一杯而不得已在巴黎待到晚一點,我就會把手機放入背包深處,手裡拿著一部老式的諾基亞九鍵手機。我的身上只帶了零錢和身份證,用來應對檢查。”

  “呃!中國人。”David Liu在路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還會有人把眼角向兩邊拉,來模仿亞洲人的鳳眼。”

  在沉默中“滅亡”?

  張朝林遇襲事件使得旅法僑胞憤而上街,David Liu也參與了14日的悼念遊行,他走在遊行隊伍的最前面。當晚,他父母的一輛車就遭到人為破壞。3天後,另一輛車也慘遭“毒手”。

  David Liu的父母也在14日參加了悼念活動,但與兒子不同,他們選擇混在人群中。對於9月4日的遊行,David Liu的父母請求他“不要拿橫幅,也不要上卡車”。

  David Liu表示:“在中國人的文化中,人們討厭麻煩,喜歡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華人群體在沉默中死去。”這是遊行時人們喊的口號,David Liu認為確實是這樣:“無論發生什麼事,華人都會保持沉默,不喜歡將事情鬧大,現在是改變的時候了。”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