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倫敦就是英國“北上廣”?青年重壓下仍青睞大都市
http://www.CRNTT.com   2017-11-04 16:31:14


  中評社香港11月4日電/據英國“華聞派”微信公眾號報道,10月30日晚,英國電視4台(Channel 4)的時事新聞類節目《Dispatches》討論的是英國人口遷移的話題,在英國166所大學中,竟然有四分之一的畢業生選擇到倫敦工作。記者就此話題採訪了兩位英國青年,他們講述了屬於自己的“倫敦夢”。 

  其實這些年,在中國國內的年輕人群中一直討論的一個話題就是逃離北上廣深,還是逃回北上廣深?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例子充分地表達了那些願意留在北上廣深的中國年輕人的心態:“2008年大學畢業的‘我’毫無猶豫地決定留在北京。從山溝里的三線工廠搬到省會城市,又北上赴北京上大學,我在那座可以稱為家鄉的西部省會城市僅生活了6年,沒有太深的感情,感覺自己還像個陌生人。和其他來自同一城市的校友討論是留還是回的問題時,我說:我要留在北京,因為在北京可以遇到各地優秀的人,接觸面更廣,視野更開闊,機會也更多……”

  根據騰訊QQ2015年的大數據顯示,僅在2月4日至2月15日的2周內,共計5334萬人從北上廣深四城,回到全國各地,占四地總用戶數的58%。春節過後,約1084萬的人真正逃離了北上廣深,逃離率為12%。而同時,在逃離的人群中,又有27.1%的用戶想重回北上廣深。

  無獨有偶,在這期題為《英國是否已經飽和?》(Is Britain Full?)的電視節目中,探討的話題也跟“逃離家鄉”這個主題相關。將英國的北部城市與首都倫敦從畢業生就業、城市萎縮、人口遷徙、交通和房價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對比,結果發現即使英國政府推出了刺激英國北部經濟“北方引擎”的概念,但英國的青年一代仍然願意選擇來到倫敦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

  節目一開始,主持人邁克爾·比爾克(Michael Buerk)就去到了英格蘭北部城市利物浦。從畫面中,觀眾看到的是作為英國第7大城市的利物浦部分街區已成為“鬼街”,大片房屋的門窗被釘上了鋼板。

  為了吸引更多本地和國際學生,利物浦大學最近剛在倫敦中心區域建好倫敦校區。曾負責中國教務的前副校長凱爾文·埃弗里斯特(Kelvin Everest)就明確表示過,這將有助於大學擴展聲譽。“我們認為我們將會在五年的時間里招收大約1000名學生。如果沒有倫敦的校區,很多學生可能不會來到利物浦大學。他們很重視學位,但是由於他們自己的職業抱負和背景,他們可能會選擇倫敦作為他們的基地。”

  英國北部城市人口的萎縮

  據主持人邁克爾介紹,利物浦整個城市的人口與1931年的顛峰時期相比,已萎縮了一半。根據政府的官方數據,利物浦在去年出現了逾9000個空置的房屋,默西塞德地區(Merseyside Region)的情況更是驚人,有2.4萬個房屋空置。反觀倫敦,人滿為患、交通擁堵……

  英國大學畢業生普遍認為即使在高昂的生活成本面前,首都等超一線城市意味著更多的工作機會和發展空間。

  《Dispatches》節目列出的一組數據非常驚人。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里,英格蘭北部和蘇格蘭的城市萎縮情況極其嚴重。從1921年至2016年,曼徹斯特人口減少了25%,利物浦人口減少了39%,而格拉斯哥的人口更是縮減了42%。

  名校畢業生更青睞倫敦

  不謀而合的是,英國智庫“城市中心”(Centre for Cities)在2016年就發表過一份題為《英國人才流失:畢業生向哪遷移以及原因?》(The Great British Brain Drain: where graduates move and why)的報告,根據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數據,繪制了“遷移”地圖,發現在2014-2015年,英國大學24%的畢業生在取得學位後6個月內前往倫敦求職。

  這份報告還對英國名校的畢業生進行了數據分析。英國頂尖大學畢業生對職業前景的規劃更青睞於倫敦這樣的大都市。

  在同時期里,38%的羅素大學集團(由19所英國最好的高校組成,是英國的“常春藤聯盟”)畢業生選擇到倫敦工作。其中,世界知名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有半數學生離開校園後來到了倫敦。而只有2%的這兩所大學的畢業生選擇了英國第二大城市——伯明翰。

  這份報告還指出,過去10年中,有31萬高校畢業生離開了英國北部。擁有良好教育資源的城市留不住人才,以伯明翰為例,76%的學生在畢業後選擇到其他城市就業。

  面對房價高昂、交通擁堵和空氣污染,為何他們仍要選擇在首都工作呢?聽聽英國青年的故事。

  馬修(Matthew)

  出生於牛津郡,現就職於某金融企業

  2008年,馬修畢業於倫敦國王學院。第二年,他完成了法學院的碩士課程。在本科學習期間,馬修學習的是戰爭學,當時他並沒有特別明確的職業規劃。在他拿到了法律碩士文憑(GDL)之後,他想或許以後可以成為一名律師。

  雖然馬修生長在牛津郡東南城鎮Henley-on-Thames,但幾年的倫敦學習和生活經歷,讓馬修很自然就在倫敦找到了工作。“我從2011年正式開始工作,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倫敦。因為在倫敦上學,所以我從來沒有考慮過去倫敦以外找工作。因為倫敦本身就擁有著英國最大的就業市場和最好的機會。”馬修說。

  其實,對於馬修來說,倫敦並不是他唯一的選擇。馬修說:“哪裡有適合我的工作,我就去哪裡。雖然倫敦的工資相對較高,但生活成本一樣高。在倫敦工作帶給我的好處就是經驗和機會。”

  馬修很務實,他不避諱地告訴記者:“我目前的首要任務是掙足夠的錢來支持我和妻子以及未來寶寶們的生活,這是我的人生規劃。如果能找到類似級別的工作,我想倫敦以外的生活對我來說更有吸引力。然而,就中短期來看,我覺得倫敦對我的職業前景會更好,但是我們未來還是會搬出倫敦去住,然後每天通勤來倫敦。”所以,馬修決定先留在倫敦發展事業。

  艾米麗(Emily)

  出生於謝菲爾德周邊小鎮,現就職於公益組織“世界視野”

  2013年,艾米麗完成了她的地理學本科學習,並於2014年,拿到了伯明翰大學國際發展學碩士學位。由於學習的方向,艾米麗的職業發展方向應該與國際發展和人道主義救援相關。艾米麗坦言,直到畢業她都沒有特別明確的職業規劃,也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可申請的畢業生計劃。

  對於工作地點的選擇,艾米麗並沒有考慮那麼多。畢業之後,她選擇回到了家鄉。在那裡她工作了6個月,做的就是一些辦公室的文書工作。“大學畢業後,我回到了家鄉,我並沒有努力去找工作。因為我並不期望能在那裡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正是因為知道這一點,所以我開始尋找一份‘合適’的工作,因此,我決定去找一份基本的辦公室文書工作作為我職業的開始。在地理位置上也是開放的心態。”艾米麗告訴記者。

  在家鄉工作的同時,艾米麗開始申請一些跟專業相關的工作,比如給一些國際發展慈善機構投簡歷。最後,她獲得了一份工作,地點位於倫敦的公益組織“世界視野”(World Vision)。“不是有意在倫敦申請,但只有倫敦才有工作機會。”艾米麗說得很誠懇。

  艾米麗認為:“倫敦是英國的商業中心,一個國際化大都市。這意味著包括慈善機構在內的大多數國際組織都匯聚在這裡。我希望能在我的職業生涯里發揮自己的技能和所長,同時又能夠做一些與之相關的工作。倫敦對於我來說,是一個發展事業最好的地方,因為它所帶來的機會也更多。”

  對於未來,艾米麗或許選擇離開倫敦,但希望留在倫敦的時間越長越好。她說:“現在我在‘世界視野’的職業生涯已經得到了發展,我的主要工作辦公室也搬到了米爾頓·凱恩斯。之後我將搬離倫敦,離我的工作地點更近,減少我的通勤時間以及更便宜的生活成本。然而,我期待盡可能長時間地待在倫敦,以保持職業機會的開放性。”

  英國《每日電訊報》也曾報道過,工作前景是影響大學畢業生去向的最重要因素,他們甚至不在意城市的平均工資和生活成本——倫敦的平均工資比其他地方高33%,而生活成本比英國平均水平竟高出了60%。

  以倫敦房價為例,自2009年來已上漲了86%,地產咨詢公司Hometrack在去年11月底匯總的最新數據顯示,一套房產的價格是倫敦居民人均年工資的14.2倍,是全英平均房價的兩倍多。

  儘管這樣,全球頂級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負責人去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說過,他們正努力在英國各個區域吸引高校畢業生。然而,申請在倫敦工作的人仍比去年增加了17個百分點。

  大曼徹斯特市長安迪·伯納姆(Andy Burnham)在《Dispatches》節目中指出,造成人口遷移的很大原因是資源分配不均。“幾十年來運輸預算撥款不均衡,使北方的鐵路系統薄弱。如果倫敦和東南部的人必須忍受像北方這樣糟糕的交通系統,街上早就有抗議的人潮了。北方地區必須進入這批交通投資的隊列。”

  剛剛卸任“城市中心”的首席執行官亞歷山德拉·瓊斯(Alexandra Jones)也認為,除非採取措施幫助更多城市吸引並留住英國頂尖人才,否則政府將不會實現其在全國範圍內經濟繁榮和增長的願景。“工資補貼和一些經濟上的優惠政策,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人才分配不平均的問題。國家和地方應優先考慮如何加強城市經濟發展,給予畢業生更多機會和更大的發展空間。政府應該把重點放在促進全國各地城市的經濟增長上,大規模進行住房和交通項目的投資。同時,還應該下放更多權力給像大曼徹斯特這樣的城市和地區,使他們有更大的空間來發展經濟,並吸引更多有才能的工人。”

  其實,英國目前正在建設的高鐵HS2和橫貫鐵路Crossrail,足以大大縮短英格蘭北部城市到倫敦的通勤時間,但相應的交通成本或許會隨著交通時間的縮短而成倍增加。

  記者的好友住在倫敦周邊城鎮,仍選擇在倫敦中心區域上班。目前,夫妻雙方每人每年要花費5000多英鎊(約5萬元人民幣)購買火車年票,並且交通成本逐年上漲。僅通勤成本這一項,每年就要花費這個家庭1萬多英鎊(約10萬元人民幣)。生活在倫敦以外,即使沒有被倫敦的高房價“壓垮”,交通費仍然讓這個小家庭“苦不堪言”。

  更誇張的是,根據交通旅遊貿易工會TSSA2015年的數據顯示,甚至有些居住在倫敦以外城市的英國人,每年要需要花費9000多英鎊(8萬多元人民幣)購買單人交通年票。

  媒體人梁冬和財經評論員吳伯凡在《冬吳同學會》最新一期廣播節目《城市的價值》中,表達過這樣的觀點:交通的快捷與便利不僅沒有讓中國年輕人放棄北上廣深的生活,反而是讓更多年輕人選擇去北上廣深發展。

  無論在英國還是中國,年輕人都面臨一個選擇:是選擇到機會更多但壓力更大的大城市工作,還是回到環境相對安逸、壓力也較小的家鄉工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