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溫暖過節:科學家李義的春節故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30 00:08:47  


法國巴黎市政廳前舉辦的春節廟會
  中評社香港1月30日電/《國際先驅導報》記者 李大玖 發自紐約

  李義:希望更多幫助家鄉的農民

  雖然剛從家鄉歸來不久,但在美國康涅狄格大學任教的植物分子生物學教授李義還在猶豫,龍年春節要不要再回家看看。

  他最近一次回國正是2012年元旦,李義當晚在家中整理工作資料直到凌晨3點,然後匆匆趕往附近的機場,登上了飛往中國的航班。

  近鄉情更怯。當飛機臨近家鄉上空時,李義從舷窗上俯視大地。後來他回憶說,當時自己又一次抑制不住地想起往事。

  從小鎮走出的第一批公派留學生

  人到中年的李義身上,有著和大多數早期留學海外的美國華人相似的經歷。

  1983年8月18日清晨,寧靜的四川江津縣綦河岸邊的賈嗣小鎮。當鎮上居民大都還沉浸在夢鄉時,25歲的李義背著一個提包,裡邊裝著兩件換洗的衣服,在父母的陪伴下,沿著狹窄的石板街道前往鎮上的一個長途汽車站。

  “紐約是不是歸北京管啊?”面對即將遠行的兒子,李義的母親有些不知所措。美國,對一個不識字的母親來說實在太陌生了。兒子告訴她,他將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讀博士學位,可母親仍不知道紐約在什麼地方,離家有多遠,更不知道兒子即將面對的是怎樣一個世界。

  李義父親當年的頭髮已經白了一大半。他是小鎮上的一個中醫,也是家中唯一的經濟來源。看著兒子,他心中五味雜陳。三個兒子都因文革耽誤了學業,幸運的是小兒子李義能考取教育部第一批公派留學生,他既為兒子驕傲和自豪,又為兒子感到擔心。美國,對他而言也是遙遠和陌生的。分別時,這位學歷不高的老人絞盡腦汁想給兒子說點什麼,最後卻只說了4個字:“好好讀書。”

  帶著這四個字,李義乘汽車離開了家鄉,再乘火車經過兩天兩夜抵達北京,最後乘飛機經過一天一夜抵達了紐約。

  上世紀80年代初期,來自中國的年輕人在美國鳳毛麟角。美國人對李義充滿了好奇,李義也對美國的一切感到新鮮。他形容說,當時每天的時間被緊張的學習和應付撲面而來的“文化震撼”擠得滿滿的。而他內心的深處,無時不在思念著祖國,思念著家人。夜深人靜時,他常想起自己作為知識青年曾經下放過的農村,那裡糧食產量極低,農民常常食不果腹,做一個工只值1毛錢人民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