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大馬興安會館舉行媽祖文化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25 10:06:34


每個木偶高約兩尺半,少者8綫,多者16綫。
興安會館冷氣禮堂舞台,已搭建成木偶戲劇場。
  中評社香港10月25日電/馬來西亞馬六甲人闊別30餘年的興化木偶戲,將從24日開始一連4天,在馬六甲興安會館舉行的媽祖文化節“媽祖廟會”單元中,演出四晝夜共8場,莆仙音樂、鄉音唱戲,這無疑是難得一見的傳統絕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道,媽祖文化節的主辦單位興安天後宮與興安會館,這次從新加坡重金禮聘新和平木偶戲班到馬六甲演出。

  楊來好:12歲曾隨爺爺來甲演出

  和平木偶戲班是目前新加坡唯一能以興化話演出的木偶戲班,該戲班上世紀30年代開始立足星馬兩地,64歲的班主楊來好是第三代接班人。

  “能夠回到馬六甲演出,算是圓了我的夢想。我12歲時跟爺爺來過馬六甲演木偶戲,演到35歲時,就沒來過馬六甲了,時間一晃也近30年了”,楊來好追憶說。

  祖籍福建的楊來好7歲時,就跟爺爺在街頭演木偶戲了,9歲爺爺去世後,他便上台學樂器,十多歲時已掌握了木偶的演出技藝,是一個全能的木偶戲班主。

  莆仙木偶戲俗稱“傀儡戲”,興化人甚至稱它為“柴頭仔戲”,用的是半個人高的提線木偶,每個木身的提線少著8條,多著16條,戲兄就在一搖一晃間,一邊操弄木偶、嘴里自個兒唱戲,演出兩小時的戲劇,由3人提線,4人作後台打鼓、彈琴、拉二胡,配合電子琴,唱個天南地北,自我陶醉在小小的戲台里。

  這種傳統戲劇主要在神誕和廟宇節慶上演出,除了酬神,過去家境好的興化老鄉也喜歡在結婚、生日時,請戲班到家里表演助興。

  為了重返馬六甲的演出,楊來好這次還特地從中國調來3名老將助陣,希望能夠給馬六甲的老鄉與民眾重溫舊夢。

  老一輩的馬六甲興化人對木偶戲是熟悉不過的,演戲的地點,就在武牙拉也的保安宮,對面的建築,70年代是興安會館所在。

  蔡倫水:鄉土文化傳承媒介

  76歲的前興安天後宮總務蔡倫水對傳統木偶戲重臨馬六甲感到高興,他說,木偶戲曾經是鄉土文化傳承的媒介,可惜斷續了30多年,早年保安宮酬神時演木偶戲,是興化人的嘉年華。

  住在保安宮對面半子的吳美西說,興化木偶戲應該有30年沒在馬六甲上演了,以前請木偶戲來表演,是依中國舊時的風俗答謝神恩,舉凡家里的病愈災難者在求助天公後,都要演戲謝還神,而且不能演人戲,要演木偶戲。

  68歲的吳美西說,以前興化漁民多住在馬六甲河邊,他們祭拜幹冬的王爺公朱府王爺,由於交通不便,他們把神明請來保安宮,趁王爺聖誕時,答謝木偶戲謝天公,後來“欠”的戲都謝完了,要新加坡坡請木偶戲又遇到困難,漸漸的,木偶戲便中斷了一段很長的時間。

  禮堂搭好戲台 午晚演出

  楊來好已把他的戲台、木偶運到興安會館,並已在冷氣禮堂的舞台上搭起木偶戲台,準備好好演戲,4天的木偶戲由楊四妹合家、吳建中合家、拿督吳金華合家及林德才局紳合家答謝,每天下午2至4時,晚上8至10時演出,木偶戲內容多數是神話故事或民間故事,許多都由興化大戲劇目改編,手抄的演出本,將由提線的戲手唱出。

  楊來好說,他今天將返回新加坡,把一些西游記故事人物的木偶帶來,這些木偶演出時能夠翻筋鬥,增添觀眾的興趣。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