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換身“行頭”就能讀名校?華僑生聯考調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27 10:24:02


 
  復旦大學招辦工作人員表示,該校在2016年全國聯招中,文科最低分數線為621分,而2014年為562分。錄取分數線出現大的波動,跟報考人數、試卷難度息息相關。

  在劉海峰看來,背後重要原因是海外高考移民拉高了這些學校的分數線。北京三一樹人工作人員也看到了瘋漲的數據:“以前都是幾個孩子,今年30多個。”他重新把中介合同修改了,費用從去年的39萬元改為49萬元。

  出口轉內銷,誰來破解“華僑生”的易容術?

  “平時都在一個班上課的同學,臨近考試,同桌的他搖身一變,成了華僑生。”說起華僑生聯考,劉海峰記憶猶新,十多年前,這樣的“華僑生”不在少數。

  據劉海峰回憶,因為當時沒有在國外居住2年的限制,所以很多大陸考生都是在國內讀書,臨近考試才出去,換取華僑身份。

  2005年前後,華僑生數量的“不正常增長”嚴重破壞了全國聯招的公正性,侵犯了真正華僑考生的正當權益,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教育部官網稱,由於聯招考試與國內高考有差異,一些中介機構採取不正當手段,為國內學生辦理華僑身份參加聯招考試,“2005年尤為嚴重”。

  這條變身“路線圖”大致是這樣:報名,交納十萬元至數十萬元後,中間人保證一定能考上;培訓,中間人在知名高校辦班,給“華僑生”上課;“變身”,通過蛇頭獲得所謂的綠卡;考試,以“華僑生”身份參加聯考。

  為給學生辦理一份國外居住證明,“蛇頭”往往安排學生到馬來西亞、老撾和越南等國,“旅遊”兩天到一周。

  為堵住這個漏洞,2006年,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國務院僑辦對華僑生全國聯招報考資格進一步明確,要求考生必須取得外國長期或永久居留權,最近4年在國外實際居住2年以上。

  該政策“殺傷力”巨大,據媒體報道,2006年上海地區全國聯招入學考試華僑生僅有不足30人,回落至2004年的20多人的規模,而2005年該考點華僑生為103人。當年廈門考點華僑生更是斷崖式下跌,當年只有13人參加考試。當年,北京地區有數千名學生報考全國聯招,但只有200人取得了准考證。

  但培訓機構很快找到了破解國外2年居住限制的門路,造成華僑生數量又出現增長。2016年,僅廈門僑安教育就宣稱有200多名學員參加了全國聯招。

  “通過這種投機取巧取得華僑身份的考生,雖然不合理,但卻是合法的。”中國僑聯法律顧問委員會委員、深圳市政協原委員楊一平表示。



 對於目前華僑聯考的“漏洞”,參與錄取高校和組織者聯招辦是否知情?記者以家長身份進行了咨詢。暨南大學、華僑大學招辦明確表示,第二家園計劃不屬於長期或永久居留權,通過者無法僅憑該項目以華僑生身份報考學校。

  記者接連撥通了廈門大學招辦的電話,工作人員介紹說,對於學生是否具備全國聯招報考資格,該校不做審核。只要廈門市招生考試委員會辦公室認可,能在該部門報上名,該校就會認可。

  隨後,記者致電廈門市招生考試委員會辦公室。該部門工作人員同樣表示無法回答:“我們只是報名確認點,而資格審核主要是由聯招辦負責,特殊情況由聯招辦決定。聯招辦同意,我們就同意。”記者又致電上海市高校招生辦公室,該部門表態與廈門市招生考試委員會辦公室類似。

  記者撥通了全國聯招辦的電話,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之前也有考生向該機構反映過該問題,他們已經了解該情況,並已將該情況匯報給了教育部。

  “不是我們不管,而是政策沒改的話,我們是沒辦法限制他們的。”該工作人員表示,按照現行全國聯招簡章,報考人員持有、滿足中國護照、外國長期居留權、報名前4年中累計2年在國外居住、高中三年成績、高中畢業證書等資料、條件,就可以華僑生身份報考。該簡章等招生政策是教育部、外交部、國務院僑辦、公安部等部委聯合制定的,全國聯招辦只是負責執行現行政策。

  該工作人員再三強調:“我們是沒辦法判斷出哪些考生是通過中介報名的。”該工作人員以通過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計劃報名的考生舉例說,該機構目前只能看到該考生是馬來西亞華僑,但無法分辨該考生是真華僑,還是通過中介操作的身份。

  楊一平建議,由於絕大部分鑽空子的“華僑生”唯一目的是全國聯招,其父母並不會像大部分華僑生父母一樣,有長時間生活在國外的經歷。國家相關部門可從這方面出台部分限制性條款。此外,由於菲律賓特別居留退休簽證、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計劃等項目已成為“重災區”,相關部門也應對通過這些項目獲取華僑生資格的考生,出台限制性條款。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