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孫悟空如何成為世界英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25 11:11:15


  中評社香港4月25日電/上周,兩則和《西游記》有關的新聞觸動了很多人。一則是1986年版電視劇《西游記》 總導演楊潔去世,讓不少70後80後甚至90後觀眾發現,每個人的童年里都有一個孫悟空。另一則是奧斯卡最佳影片 《國王的演講》 製作團隊投資拍攝10集電視劇《美猴王傳奇》,明年將在Netflix開播,儘管師徒四人中包括唐僧在內有2名女性,引發不小的爭議,但是用製作方的話說,《西游記》是全球流行文化,美猴王的英雄傳奇值得不斷述說。 

  《西游記》和孫悟空究竟魅力何在,如何成為一個跨越國界和年代的IP和英雄?

  在春季檔海外超級英雄電影密集上映的檔口,紀錄片《泊客中國》日前推出一集專門講述“孫悟空”這個中國原創英雄的海外傳播。不少海外作品中的孫悟空形象成了探索流行文化發展的精彩片段,而這其中也蘊藏著中外藝術家之間交往的感人故事。

  “你想為我製作動畫電影,聽起來很有意思。”

  “嗯,我將來一定會做出來的。”

  “我將來會在你的電影里帥氣地大鬧一番嗎?”

  “嗯,一定會帥氣地大鬧一番。”

  在動畫電影《手冢治蟲物語———我是孫悟空》中,少年手冢治蟲與孫悟空面對面坐在筋鬥雲上,展開了這樣一番充滿童趣的對話。

  該片是手冢治蟲去世後,根據他的成長經歷與生前創作草案改編的。長著大鼻子、戴著眼鏡、喜歡小蟲子的手冢治蟲,從小就是同齡人欺負的“軟柿子”。十幾歲時,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在日本上映,電影里那個在取經路上打敗牛魔王的孫悟空,一下子變成了手冢的心靈偶像,並將他引上了一條為之傾注畢生的動漫創作之路。

  通過手冢這個外國孩子的經歷看孫悟空的魅力,最為直觀也最切中要害———童年是我們的心靈故鄉,而每個人的童年里都需要這樣一個精神偶像,他強大、勇敢,喜創新、有擔當、追夢想,帶給我們面對外在挫折與內心恐懼的勇氣,讓我們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

  《西游記》的打開方式有很多

  前不久,一則孫悟空將成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形象大使的新聞引爆網絡。咱們的孫悟空被國外搶走了?原來這裡的孫悟空並非吳承恩小說里的齊天大聖,而是日本漫畫家鳥山明的代表作《龍珠》中的主人公。《龍珠》里的孫悟空長著猴尾巴、拿著金箍棒、坐著筋鬥雲,是一個戰鬥力爆表的“外星少年”,簡而言之就是以《西游記》里的孫悟空為原型創作的二次元人物。

  這足以照見“大師兄”巨大的國際

  影響力,事實上,孫悟空的形象在日本流行文化中從未缺席,幾乎每隔一兩年都會有相關作品出現。

  “通過梳理‘西游記’題材與悟空形象在日本沿革的歷史,一條以悟空為標誌的中日文化交流線索便會浮現出來。”在東京大學攻讀“表象文化論”專業的博士生陳龑介紹。悟空在日本擁有超高人氣,這其實離不開他師傅唐三藏的功績。早在奈良時代,日本的知識分子們就流行傳抄《大唐西域記》。之後,隨著大量帶有綉像插圖的 《西游記》明清刻本的東傳,“大師兄”的人氣才逐漸蓋過了“師傅”。唐僧師徒四人、蜘蛛精、玉兔等《西游記》中的經典形象,也順理成章地成為葛飾北齋、月岡芳年等江戶時代浮世繪巨擘的創作主題。

  圍繞《西游記》的海外影視創作層出不窮,這些創作中也被加入了不少改編者的審美趣味。1926年,日本人大藤信郎創作的剪紙動畫《西游記之悟空物語》 被視為最早的以西游記為題材的動畫片,5分鐘時長展示唐僧取得真經的過程。影片“和風”十足:製作材料是極具特色的日本傳統印紙———“千代紙”;沙和尚被剪成了一個河童的形象;孫悟空用芭蕉扇扇出的靈山則像極了富士山。

  1940年,日本推出了首部西游記題材真人電影,電影採用了當時日本國內最流行的歌劇形式,演員在根據劇情變換布景的舞台上邊演邊唱,飾演孫悟空的是有“日本喜劇王”之稱的男演員榎本健一。片中一幕,唐僧詢問孫悟空是誰,孫悟空一邊叩首一邊唱道“我是從石頭里出生的”。

  在日本居酒屋中,“阿童木”與“孫悟空”握手

  一生畫了15萬張漫畫原稿,創造出《鐵臂阿童木》《三眼神童》《怪醫黑傑克》等一批經典作品的手冢治蟲,被譽為日本漫畫之“神”,而正是當年一部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在少年手冢的心中埋下了“將來要去做動畫”的種子。

  1952年,也就是在看過 《鐵扇公主》10年之後,那個曾經在電影院里如痴如醉的少年,竟真的開始兌現他在心中暗暗許下的承諾———繪制出屬於自己的孫悟空。這一年,手冢治蟲的原創漫畫 《我的孫悟空》 在日本《漫畫王》 雜誌上開始連載,這一連載便是7年之久。圓圓的黑色小鼻子,一雙滾圓的大眼睛再加上一對面包一樣的大耳朵,相較於前輩萬籟鳴,手冢筆下的孫悟空更為童趣,已頗能看出幾分阿童木的影子。也許手冢治蟲最為中國觀眾熟知的動畫片是 《鐵臂阿童木》,但事實上,他的動畫電視劇處女作卻是以 《我的孫悟空》 為藍本的 《悟空的大冒險》。而手冢本人也承認,鐵臂阿童木“能飛能武”的形象設定,也是從孫悟空身上得到的靈感。

  孫悟空成了手冢治蟲漫畫生涯里的重要存在,這一形象也牽連出不少手冢與中國漫畫家之間交往的軼事與感動。

  手冢治蟲將萬籟鳴視為自己的啟蒙老師,他曾經來到上海,並專門拜訪了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與偶像萬賴鳴進行了漫畫經驗交流。1981年,動畫電影《大鬧天宮》的原畫設定者嚴定憲赴日本參加活動,在一家居酒屋里與手冢治蟲等日本漫畫家聚會。席間大家突發奇想,嚴定憲與手冢治蟲聯合即興繪制了一幅孫悟空與阿童木握手的圖片。

  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里,病床上的手冢完成了自己最後一部動畫電影《手冢治蟲物語———我是孫悟空》 的草案,並在扉頁上留下了“這是我的孫悟空”的字樣。曾製作過多部手冢治蟲動畫片的日本動畫人鬆穀孝征說,即使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手冢治蟲仍想給大家留下一個積極樂觀的信息———“我已經變成了孫悟空”。

  相關鏈接

  這個猴王非常“酷”

  跨文化傳播時,孫悟空很容易被當作一個個性強烈的標簽式人物,他本領高強、有情有義,用“個人英雄主義”來讀解是譯介的捷徑。

  1940年代,美國人亞瑟·韋利的譯作 《Monkey (猴子)》 出版之後,“猴”“猴王”成為 《西游記》 的主角甚至代名詞:德國有 《猴子取經記》,波蘭有 《猴子造反》;捷克有 《猴王》等。上世紀80年代出版的 《超時空猴王》 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漫畫講述了孫悟空的DNA被移植到一只猴子身上,從而在30世紀複活。

  有時孫悟空比較“萌”

  手冢治蟲創作的 《我的孫悟空》中,猴王看起來像一個天真稚氣的小孩。日韓漫畫中,孫悟空經常被畫成頭大身小,眼睛比例大得誇張的造型。據說,越南在拍攝電視劇 《西游記》 時,孫悟空的扮演者就是一個小男孩。

  孫悟空的“萌”形象還會隨著時尚而變,上世紀90年代很流行的孫悟空緊箍圈變成安全帽,金箍棒變成雙截棍,筋鬥雲也成了滑板。(来源:文汇报)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