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提升中文:從識諺語到了解中國文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19 09:52:44


喜雲從常州大學畢業了
  中評社香港6月19日電/“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些諺語多是民間集體創作、流傳,最接地氣,且多是經過長期驗證及觀察的規律,因此具有一定意義和抽象價值。各族人民的諺語是中華文化寶庫中重要的一部分。”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唐正大認為,“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恰當地使用諺語不但能提升中文水平,也可以了解中國民間故事及智慧,從中得到啟發。”

  “樹高千丈,落葉歸根”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出生於毛里求斯一個華裔家庭的喜雲,父母是客家人,十分重視傳統,每逢春節必定親手炸撒子、拜祖先等。在中國文化護蔭下長大,喜雲機緣巧合地來到江蘇省常州大學留學,踏上尋根路。

  “樹高千丈,落葉歸根”是外公教她的第一個諺語,比喻離開故鄉無論多久,最後還是要返回故鄉。小時候,不懂得外公對中國的念叨,不曉得他為什麼那麼渴望重踏這片土地,不曾想諺語悄悄地觸動了喜雲的思鄉情懷。為了傳承上一代的客家文化,她決定從最基礎的橫、竪、撇等筆畫學起,到基本的漢字認字,再到大四的化學工程專業詞匯。時光如梭,喜雲畢業了。相比現代漢語,喜雲更喜歡古代漢語:“我不單想學現代漢語,更想學好諺語和詩詞歌賦。”

  喜雲學到的諺語是漢語老師教的,也有一部分是生活中跟同學和通過網絡學到的。“我覺得諺語也是漢語的一個重要部分,有時候遇到某些事情和狀況,想用一些話來表達心聲,用一兩句諺語來概括就最適合不過了。能在朋友面前介紹這些諺語,也是智慧、文化的體現,既能弘揚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又能表現幽默感。”

  作為常州大學化學工程專業的本科生,喜雲的漢語學習之路不易,畢竟是理科生,她學到的諺語比讀文科的來華留學生少一點。“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是喜雲的做人宗旨。“這句話是我的中國同學教我的,她的求學精神讓我明白了其中的意思。這個同學當時準備考研究生,就用這句話告訴我學習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堅持到底。”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來自德國的梁芬妮正在北京大學做交換生,覺得諺語特別難學:“我在德國的大學也主修中文,可是老師只教授中文的詞匯及語法,很少教諺語,我只能通過朋友來學習。”

  梁芬妮是中德混血,但家里常用德語溝通,所以她對中文知識一知半解。為了對自己的另一個家鄉了解更多,梁芬妮踏上了學習漢語之路。最初,授課教授要求學生背誦古文,這對對於中國古代漢語一竅不通的梁芬妮來說,可謂任務艱巨,可她相信“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捱過以後,便可以加深對中國文化的了解。

  梁芬妮認為學習諺語有助於提高中文水平,尤其體現在漢語口語及寫作方面:“這些諺語能準確地表達心聲,特別能體現中國文化。但如果想靈活地運用諺語,需要經常練習。對來華留學生來說,也不用膽怯說話時語法錯誤或意思不對,只需要放鬆心情,自信便會增加,應該把握每次與中國學生交流的機會,太害羞只會錯失良機。難得有機會到中國和中國人交流,為什麼不好好把握呢?”

  “諺語就是文化”

  “諺語是語言使用中結晶下來的精品句。這些句子不僅在內容方面充滿智慧、哲理,而且在形式方面也往往體現了語言的韵律之美。”唐正大說,“諺語需要整體識記、認知、解讀,因此語言間的差異對諺語的學習影響並不是很大。而文化差異則可能更為明顯地體現在諺語的學習和解讀上,因為‘諺語就是文化’。”

  對正在學習漢語的來華留學生來說,諺語是重要內容。但在學習諺語的過程中,最常遇到的挑戰可能是文化差異,因為了解諺語需要熟悉中國文化。

  正在北京外國語大學攻讀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日本留學生鬆井美幸就認為“諺語有些難,比慣用語的文學性強”。

  唐正大認為:“使用諺語是為了表達一個鮮明的思想和理念,其實是話語權的宣示,容不得聽話者與你爭論。例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表現了對因果律的尊重。但說這句,可能會有弦外之音——說話者想表達人在面對因果律時的無奈。”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