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浮生憶往昔 祖國才是華僑的真正靠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19 10:52:53


1994年與弟弟、妹妹攝於蘇拉巴亞市標。
1964年大學畢業照。
  中評社香港6月19日電/有些人的生活跌宕起伏、波瀾壯闊,有些人的生活多姿多彩、溫馨浪漫,而我的生活向來平淡素雅。歲月像對待芸芸眾生一樣,給予我眾多平凡的經歷,於是我也漸漸學會在這個斑斕的世界淡定從容。

  我於1938年出生在印度尼西亞東爪哇省一個商人的家庭里。祖籍福建南安,父親為逃壯丁下南洋,定居到印尼爪哇島KEDIRI埠,娶了當地女子為妻,生了五男一女。憑借著閩南人的勤勞吃苦,做起土產生意,苦心經營,生意日見興隆,積蓄了一點家產,蓋起了兩幢房屋。抗戰爆發後,印尼華僑心系祖國,採取了多種方式支持祖國抗戰,有的加入當地抗日武裝,有的回國參加抗戰。日本投降後,荷蘭殖民軍又回到印尼,實行野蠻的殖民統治。1945年8月17日,印尼人民經過不屈的鬥爭,贏得了國家的獨立。

  1950年前後,印尼出現了一股反華、排華逆流。這股逆流來勢汹汹,華僑的財產遭搶劫,房屋被焚毀,有的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殺害、被活埋。我母親就是在那個時候被當地匪徒殘忍殺害。家庭遭此劫難,父親的身心受到巨大的打擊,為了生計,父親決定帶我的兩個弟弟回國。可在臨行前發生一突發事件,我的一個弟弟因為破傷風不幸死亡。父親臨時讓我頂替了弟弟的名額,於是在1952年夏季的一天,我和弟弟隨父親登上開往祖國的輪船。記得我當時站在甲板上,看著陸地漸漸遠去,大海的顔色從黃色變成淺綠再到藍色,時而波瀾不驚,時而巨浪滔天。經過43天的千辛萬苦,終於回到了家鄉——福建省南安縣梅山鄉,那年我14歲。

  1953年,我進入南安縣梅山小學讀書,小學校址就設在林氏祠堂,設施十分簡陋。我從小學習勤奮,簡陋的條件並沒有動搖我求知上進的心,由於學習努力、方法正確,我的成績始終是班級上最好的之一。記得當時由於剛回國不久,我說的普通話帶著濃重的印尼東爪哇口音,同學們經常取笑我,有時老師叫我起來讀課文,我大聲地讀著,結果每次都引得同學們哄堂大笑。1956年我初中畢業,以“三甲生”的身份(相當於現在三好生)保送南安國光中學高中部。升上高中後我讀書更加自覺、勤奮,學習成績也十分穩定。經過3年的努力,我完成了高中階段的學習。在1959年的高考中,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福建醫學院醫療系。5年後,也就是1964年,我大學畢業,同年被分配到永安林業汽車保修廠工作。

  當年,福建永安林業汽車保修廠是個國有企業,主要業務是搞木材運輸的汽車修理。當我知道被分配到這樣的一個單位後,內心沮喪,我的夢想是做一位有專業特長、名副其實的“生命守護者”,能在手術台上救死扶傷。怎麼把我分配到一個山區小縣剛建廠不久的醫療室工作呢?我內心的苦悶與矛盾自不必言……

  1964年8月的一天,我來到了此前從未來過的永安,走進了位於城郊的永安林業汽車保修廠,望著泥濘的路,雜亂的廠區,我心里十分失落。

  但是廠領導熱情地接待了我,幫助我解決了生活上的具體困難。廠里工人、家屬以及附近的老百姓,聽說來了個科班出生的大學生醫生,也十分尊重我。領導的關心,大家的尊重,讓我這顆糾結憂鬱的心漸漸平順下來。當時和我一起分配到廠里的還有一位畢業於福安衛校的醫士,芳名滕淑芳,連江姑娘。我和她,從相識到相知,最後結婚,成為既是工作中的同事,又是生活中的伴侶。滕淑芳善良、賢慧,工作中是我的幫手,生活上是我的賢內助。我和同事們一起,從零開始,根據基層醫療室的特點,科學定位,不斷提高診療水平。

  我認為,無論是在遙遠的鄉村,還是在繁華的城市,作為一名醫生都應該淡泊名利、心系百姓、服務患者。所以我確定了面向基層、面向社會的工作思路,努力為全體職工和附近農民提供醫療服務。為滿足患者的看病需求,工作伊始我就十分重視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具體的實踐相結合,努力探索適合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特點的管理制度和診療模式。為此我一方面利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103醫院相鄰的優勢條件,長期和103醫院掛鈎,多次到解放軍醫院進修,使我的醫術有了長足的進步。另一方面我十分注重知識更新,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一直以來,我堅持訂閱《中國臨床醫生》《農村醫學雜誌》等刊物,認真撰寫經驗總結,有多篇論文參加各級研討交流。積極參加各類研討活動,特別是針對基層醫療工作的學習研討,在學習活動中借鑒他人經驗,不斷完善自我。同時,我十分重視醫德建設,盡白衣天使的職責,無論白天黑夜、刮風下雨,患者需要出診的從不拒絕,不接受患者的酬謝,想方設法為患者降低醫療費用。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醫療室的服務內容不斷擴大,涉及多種類型的常見病,永安林業汽車保修廠衛生所的知名度不斷提升,到衛生所看病的人越來越多,有廠里的工人、家屬,還有附近的農民……

  我認為,能用學到的醫學技術為人民解決痛苦,是一件很幸運的事,也是我畢生最大的追求。但我知道,要提高基層醫院的醫療水平,光憑經驗,光靠苦幹是不行的,必須借助科技的力量。在廠領導的支持下,醫療室先後添置了心電圖機、理療機、紅外線機、消毒鍋、15毫安X光機、顯微鏡……借助這些儀器設備,衛生所開診的範圍得以擴大,服務內容不斷增加,除了開展常規的內科和小外科,還開展比較有技術含量工作。如我給病人針灸、電針療,用五步透針治療周圍神經性面癱;用羊腸線埋線治愈潰瘍病、癲癇、乳腺切開引流及腱鞘囊腫摘除術……我漸漸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全科醫生”。

  生命高於一切,人民利益至上,這是我一貫堅持的工作原則。在工作中,我始終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以自己的醫術贏得了百姓的信任。在坐診行醫的同時,我積極抓好防疫工作。防疫是工廠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十分繁重,每一年度我們都制定了詳細的計劃,我帶領大家認真做好每一個環節。無論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季,大家輪流值班,每人每周一次。夏季背著噴霧器走遍工廠的每一個角落,定期進行消殺。衛生所按省防疫站的布署,按時發放疫苗糖丸,注射預防針,30多年來,廠里的兒童沒有發現一例小兒麻痹症、白喉等惡性流行病。我還參加三明林業局結核病普通工作,檢查928人,受檢率92.4%……受到省林業廳通報表彰,並發放5000元獎金,我全部交給廠財務室,用來添置醫療設備。在工作中,作為醫療室負責人的我,總是以身作則吃苦在前,嚴守醫德,努力為患者排憂解難。

  作為一位歸國華僑,我親身感受到新中國的偉大、共產黨的偉大。我深知祖國才是華僑的真正靠山。祖國繁榮強大是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共同心願,只有祖國強大了,作為一個中國人才能揚眉吐氣。我工作後不久,就寫了入黨申請書,但由於我是歸僑身份以及妻子的家庭成份原因,組織遲遲沒有批准,但是我相信黨,相信組織,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沒有放棄成為一個中國共產黨員的努力。1976年“四人幫”被打倒了,舉國同慶,我也被正式批准加入共產黨,在入黨的宣誓儀式上,我百感交集,做為一個僑生,是祖國收留了我,是黨培養了我。我先後當選了四屆的永安僑聯委員,在廠里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受到了表彰和獎勵。1992年,我晉升為副主任醫師。

  永安林保廠醫療室,這個名不見經傳醫療室,一路風霜陪伴我走過了40多個春秋。隨著歲月流逝,在我的記憶中的往事就像一個個陳列在橱窗里精美的工藝品,讓我流連忘返……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