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僑批見證海外華僑與家鄉緊密交流
http://www.CRNTT.com   2017-10-20 10:03:11


  中評社香港10月20日電/泛黃的信紙上,清秀的字跡飽含深情:有鏗鏘的愛國之情,也有對妻兒的濃濃思念,更有遠在異國他鄉的華商對誠信經營的堅守。一封薄薄的僑批,一頭牽著羈旅異鄉的海外赤子,一頭連著翹首以盼的故土親朋。

  南方日報報道,著名的國學大師饒宗頤認為,僑批可以媲美“徽州契約”,並題詞以“海邦剩馥”譽之,又言“盈天地間之一切資料,無非史也”,其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不言而喻。

  僑批為海外華僑搭建了一座與家鄉父老溝通的橋梁,也見證了“海上絲綢之路”沿線華人華僑與家鄉之間緊密的人文交流。

  由來

  寄款贍養家鄉親人

  走進梅州市僑批檔案館,三面牆上都分類裝裱著來自不同家族的僑批。這些僑批,字跡有的灑脫、有的工整,行文有的樸實動人、有的文采飛揚,每一封僑批的背後,都有一群人的家國故事。

  有僑才有批,僑批的產生與水客的出現原因相似。“早期的海外移民,出國前都生活在以家族為中心、以家庭為本位的宗法倫理社會,深受傳統儒家思想和小農經濟的影響,普遍存在‘百善孝為先’和敬重同族同宗長輩、親人的孝悌觀念和血緣意識。”梅州市外事僑務局副局長鄧銳說,正是基於此,他們對父母、妻兒和其他親人的責任的一種具體體現就是——源源不斷地向家鄉眷屬提供養家和其他各種生活費用。

  據歷史記載,為了從道義及行動上承擔起對家庭、親人的責任和義務,許多初抵南洋謀生的移民,當其到達目的地以後,不管自己境況如何,都首先要給家裡寄平安批,僑批裡既用文字向家人禀報平安,叮囑家人保重身體,和睦相處,共渡難關,同時會附上一點錢或物品,用文字和錢物來傳達信息。

  “僑批業是由水客業發展而來的,一般說來,僑批業的出現是在水客產生之後。”鄧銳介紹,明、清時期,沿海人民出洋謀生多,他們與家鄉親人聯繫及寄送安家費,多靠隨輪船往返的水客代帶。隨船的水客數以百計,代帶的信款成批到達家鄉,使“批”成為華僑寄信款回鄉的代名詞。時人稱寄款為“寄批”,回執就稱為“回批”。

  看著一張張僑批,眼前變浮現出這樣的場景:水客一戶一戶登門向華僑攬收現款,在各鄉親委托交銀款時,清楚地寫明所交家屬姓名、地址及銀數若干,並加上簡單附言,往往是萬縷思念化為寥寥幾句。

  僑批寄抵國內後,由熟悉可靠的“批腳”逐戶按址送交,及時收回批,寄返海外,仍然是一戶一戶地登門交還。“所有這些服務既非銀行繁瑣的手續所能辦理;還由於其書信書寫簡單,荒村陋巷,地址之錯雜,也非郵政所能傳遞。”梅州市僑批檔案館館長魏金華說。

  因此,僑批的出現,帶動了許多行業的產生與發展,僑批業主要承寄的是信、物和僑匯為主的行業,因此,僑批業也是僑批衍生出來的行業。

  廣東僑批主要由五邑銀信、潮汕僑批、梅州僑批三部分組成,其中,五邑地區擁有4萬多封銀信,潮汕地區10多萬封,由於梅州的僑批大部分在民間,數據較難統計,其中集中的有2萬多封,大部分收藏在梅州市客僑博物館內。

  發展

  出現專業機構僑批局

  在《潮州志》中,僑批業被歸入了“商業”,它不僅是一種社會現象,其背後更有複雜的體系和機構,僑批是華僑“商業”思想的衍生物。

  在學術界廣泛流行的基本演變是:華人向東南亞移民—移民向中國匯款—水客出現—僑批業市場出現—僑批局產生—僑批局興盛—僑批局被取消。僑批業經歷了從民信局、水客、僑批局、郵政、銀行五個階段。

  15世紀初,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在我國南方沿海、沿江商業比較發達的城鎮,出現了少數專門收寄商民郵件、辦理匯兌等業務的民信局,並陸續擴設於內陸各地。至光緒年間,全國大小民信局已發展到數千家,並隨著沿海居民出海者日眾,出現了僑批,出現了專門辦理華僑書信、匯款的僑批局。

  僑批局是順應市場需求的產物。清代開放五邑商埠以後至民國初期,出國僑胞激增,僑胞需要回寄的款項、物品數量也越來越龐大,僑批成批地增加,單靠“水客”操作已經讓人感到不便,於是產生了僑批局。據1993年版的《平遠縣志》記載:1900年,平遠富商姚德勝開設“大和當”兼辦僑匯解付,1905年豐順湯坑鎮的“協記”也有僑批業務,不過兩家都不是專營僑批業。據史書記載,1914年,梅縣有5家批局,到1920年發展到40多家。

  僑批局,是經營僑匯業務的行業,它在海外坐莊收匯,在國內有聯號(或代理店)解匯,它的經營網絡也具有明顯的國際性。商辦“批館”或“批局”受“批”業務日益發展,機構也逐步完善,在海外及國內各設分號,在海外他們通過多種形式收批,在國內親手將信件送到收信人家裡,並等待“回批”,將回批送回寄批者。

  “在海外,各個行幫有各個行幫的僑批(信)局,不少還兼營了旅業,行幫的僑批(信)局憑借鄉誼進行招徠或延攬水客,水客與僑批(信)局互相吸引,開展合作,以此擴大業務。”鄧銳說,僑批局除了傳統的業務外,還開展“賒借”業務,就是相當於現代的借貸。墊匯的時間為三天,即先付匯,三天後收錢,若匯款人與信局往來悠久,還可以將除匯“正期”延續到15天,即先付匯,半個月後收錢,不另收利息,不需文字憑據,口講為憑。

  隨著僑運的不斷振興,尤其是商業、海運業迅速興起以後,世界真正進入了貨幣流通時代,僑批已完全變為金融流變的一種渠道,華僑商業思想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出現了如紅頭船主本身就是經營僑批業的大戶;做南北交通生意的也是經營僑批業的大戶;東南亞各地的批館,利用僑批金融擴大商業貿易;不斷壯大自身的財力,使不少小批館搖身變成了大批局……

  據魏金華介紹,在20世紀初葉,海外做僑批生意要能成功,必須守信,誠信經營,一般須備足三筆本銀:一筆由銀行押底,一筆預先墊付批銀,一筆在貨物銷售以前,先發批到僑眷家裡,只有如此雄厚的經濟實力,才經得起激烈的商業競爭。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