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澳大利亞華人移民講述創業艱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10 10:15:07  


  中評社香港8月10日電/澳大利亞每年都要接收10萬多移民,其中華人移民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踏入一個陌生的生活和經商環境,華人移民與其他移民一樣都面臨人生的新挑戰,遇到一些可能完全出乎意料的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和體會。

  新華網報道,悉尼、墨爾本、黃金海岸,初到這裡的人都會被澳大利亞的美景吸引,流連忘返。不過華人王先生接受採訪時說的第一句話就是“真想回去”。他正重新審視自己當初的選擇,衡量是否應繼續留在澳大利亞。

  赴澳後,王先生沒有選擇打工,而是經營一家語言學校。起初他覺得經營學校前景應該不錯,比較穩定、單純,接手之後才發現自己的想法過於簡單。學校基礎比較薄弱,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為經營好學校,他投入很多精力,但學校運營起起伏伏,讓他很受打擊。

  王先生說,辦學校對他來說是個全新的事,每天大部分時間他都花在學習和處理學校的事情上。他要努力了解和熟悉政府的相關規定,與同行交流。在這個陌生的環境裡生活,王先生心理上沒有安全感,總感到是在孤軍作戰。

  到澳大利亞快一年了,王先生仍沒能完全適應這裡的生活。剛來時路不熟悉,要開車辦事,要習慣左行駕車,要找房子、租房子、買車、買家具、買電器、買保險,“總之無論生活還是生意都是一切從頭開始,非常不容易”。

  蘇先生與王先生的經歷類似。因為妻子到澳大利亞留學後申請了移民,蘇先生也隨之赴澳。在中國時蘇先生的生意已小有規模,但到澳大利亞後因語言不通,創業初期經歷了數不清的辛苦。蘇先生起早摸黑,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這對在國內做蹺腳老板的他來說很不容易。他扛石頭、做橱櫃、卸貨櫃、開叉車,什麼活都幹。妻子清楚地記得大熱天他只穿一件背心、滿身大汗幹活的情景。

  蘇先生原本是善於捕捉機會的商界強人,在澳大利亞卻感覺自己找不到機會,原本善於捕捉對方思路的他發現對每個人好像都看不透,他發現與當地人在思維上的隔閡無法用語言解決。

  談起在澳大利亞的生活,蘇先生覺得中國的親友更重視親情,而在這裡,每個人都非常獨立。他剛來澳大利亞的時候覺得朋友之間應相互幫助,卻發現哪怕去一個地方大家都要分擔油費,這讓他震驚不已。蘇先生說他最早的不適應就是感到“失去了中國那麼好、那麼親密的朋友”。

  身材嬌小、笑容開朗的劉女士說自己來到澳大利亞後變化很大。在國內她可以“天塌下來就扔給別人”,在這裡不一樣,要面對和處理問題,讓她感到肩上責任很重。剛開始看商業報告,很多專業詞匯都不懂,她逼迫自己學習,在工作中鍛煉,語言提高很快。

  在生活上,她身兼幾職:保姆、司機(開車接送兩個孩子上下學)、打理家務。剛開始做家務是趕鴨子上架,現在則覺得很有樂趣。她很自豪地說:“別的不敢說,現在我做家務一流!”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