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新西蘭華人學者:對華人偏見依然普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12 11:20:52


  中評社香港7月12日電/據新西蘭天維網援引newsroom消息,為了紀念新移民法案頒布30周年,新西蘭奧克蘭大學學者、亞洲文化研究教授Manying Ip撰文,講述三十年來中國移民不斷湧入,給新西蘭社會、政治和經濟帶來的深遠影響。以下為文章全文:

  過去30年華社的發展,幾乎是新西蘭社會的晴雨表,記錄下1987年以來新西蘭移民政策和社會變化進程。

  那一年,新西蘭向“非傳統移民來源國”敞開了大門,大量中國新移民湧入,他們來自不同的地區。可以說,這成為新移民政策中最具爭議的問題。各國政府在對待移民問題上,通常將移民視為基於成本效益分析的問題,常常忽略掉移民背後對人性的思考,比較典型的問題包括:誰是對國家有好處的“優質移民”?需要引入多少移民才能保持經濟發展?如何引入移民才能補充老化的勞動力?對基礎設施和福利會帶來哪些影響?

  用這樣現實的思維來看待移民問題,這使得移民往往被當做一種商品,成為資產負債表上冰冷的數字。政策制定者們經常忘記,移民是一個社會問題,對移民及其家人來說背負著沉重的情感屬性。對於移民社區來說,又存在長期的身份和種族問題。

  例如,對於中國移民來說,“移民”和“中國人”會混合使用多久?在雙重文化背景下,中國移民如何適應新西蘭的多元文化?

  事實上,華人經常被新西蘭社會視為“新移民”,這本身就證明他們被忽略了相當長的時間,並且被歸入主流社會的邊緣。如果回到1860年代,你會發現中國人是新西蘭數量最多的少數族裔,他們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很容易被人感知到的文化差異。

  他們是被迫離家的流動打工者,被視為沒有公民權利的外來客。這裡從不缺乏對中國人固執的偏見和不真實的傳言。

  回到1900年代,新西蘭社會認為華人“神秘莫測”“不可接受”。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本地出生的華人無論在學術還是專業素養方面都表現優異,成為“少數的榜樣”。但給外界的印象,他們總是獨來獨往。

  今天,華人中間流傳著一個苦澀的段子:任何新西蘭社會存在的弊端,都可以歸咎到華人身上。從奧克蘭高漲的房價,到超市裡供不應求的奶粉。他們經常將指責的手指揮向華人。然後,又有人將奧克蘭的交通擁堵歸咎到華人頭上(所有人都認為“亞洲人駕駛習慣差勁”)。當華人就業,會被指責搶走了“真正的新西蘭人”的飯碗。當華人上學,又被認為給新西蘭教育系統造成負擔。當華人離開新西蘭,又被指責對這個國家不尊重、不專一。

  這種矛盾心理在新西蘭人中間廣泛存在。儘管他們認為中新兩國的經濟紐帶非常重要,但依然用懷疑的眼光看待華人、尤其是剛剛來到新西蘭的新移民。我相信華人在這個文化多元國家的變化,是新西蘭21世紀轉型中最顯著的特征之一。新西蘭在這條路上能走多遠,只需要看一下華人的發展軌跡,看他們擁有完整的公民權定居在這裡,還是因為無法融入這裡的社會和經濟而選擇離開。

  作為明顯的少數族裔,華人為了“適應新西蘭”需要克服巨大的障礙。他們要找到合適的工作,投身到新西蘭主流社會中。而後者又將他們視為潛在的威脅和負擔。然而三十年後的今天,已經有華人實現了實質性的轉型,華人成功的故事越來越多。其中一部分是因為中國的崛起和經濟實力增強,在新華人被認為是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建立生意聯繫的紐帶。這是中國在太平洋政治權利日益增強的表現,並不代表著華人的社會融合已經成為現實。

  今年9月份新西蘭將迎來大選,工黨已經宣布,如果當選將把移民數量減少2萬到3萬人,目標是那些缺乏技術的工人以及留學生。這與1990年代中期成立之初的新西蘭優先黨喊出的“將移民數量縮減到只剩骨頭”(cutting immigration to the bone)的標語如出一轍。雖然他們沒有明確指出是針對“亞洲人”還是“華人”,但華社依然感受到濃濃的敵意。

  新西蘭的華人與他們的祖(籍)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華人能否在新西蘭扎根、成為完全的公民、產生強烈的歸屬感,這不僅僅是華人的故事,也新西蘭要講述的故事,這會讓我們看到帶有包容性的民族認同所展現出的力量。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