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中國航母 美專家稱首艘航母早已下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21 09:18:40  


中國航母編隊海上航行想像圖。
  在國防科工委今年年初舉行的一次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黃強回答記者問題時表示:“中國具備製造航空母艦的能力,但具體什麼時候製造目前還沒有定。”黃強還說:“我國今後將適時亮相一些有威懾力的新型尖端武器,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和平。”
   
  發言人黃強的表態引起了國際媒體的關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隨後的所有報導中,人們沒看到任何新鮮言論。在此之前,在西方媒體上,“中國已經擁有航母”、“中國建造的會是大型航母”、“10年之內,中國將擁有4艘航母”等驚世駭俗的猜測,已經氾濫成災……在中國人自己還不知道是否要建造航母的時候,西方一些人已經為中國“造”出了一支又一支航母戰鬥群。這些為中國“造”航母的都是些什麼人?他們“造”出的航母是什麼樣子?其意何在?
 
  (一)美國安全研究學院副教授斯托裏:
   
  “中國航母早已下水”  
   
  “中國第一艘航母已於2003年完工,排水量為4.8萬噸,可搭載24架戰鬥機,每艘造價48億元人民幣”;“中國將使用自製航母對付美國航母”……多麼聳人聽聞的“新聞”!頻頻在學術刊物上發表這些言論的不是別人,正是美國安全研究學院副教授伊安•斯托裏。
   
  “哪個時髦就研究哪個”
   
  如果將伊安•斯托裏稱為“軍事專家”,不少人都會嗤之以鼻。這得從他的人生和學術經歷說起。 斯托裏出生於英國紐卡斯爾市,畢業於英國赫爾大學,獲歷史系學士學位。大學畢業沒多久,他就厭煩了泡在故紙堆裏研究歷史的日子。看到當時的國際社會煞是熱鬧,他轉攻國際關係學,先後獲得日本國際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學位和香港城市大學博士學位。
   
  從香港城市大學畢業後,斯托裏跑到澳大利亞迪肯大學,講授亞太地區安全和澳大利亞國防政策等課程。因表現突出,一段時間後,他被提拔為迪肯大學國防戰略研究中心主辦的“國防戰略研究課程班”的班主任。
   
  不過幾年後,斯托裏又厭倦了學校生活,遂於2004年3月跑到美國,加盟位於檀香山的亞太安全研究中心,將亞太問題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沒多久,他又跳槽了——現在,斯托裏變成了美國安全研究學院的副教授,主講東南亞安全事務方面的選修課。
   
  “跳槽”就像換衣服一樣頻繁的斯托裏,在學術研究方面也是“三心二意”,總是“哪個時髦便研究哪個”。近幾年,眼見中國問題成了國際關係領域最熱門的話題,他便一頭紮了進來。
   
  炒作“中國航母”的“專業戶”
   
  文如其人,斯托裏有關中國的言論也“耐不住寂寞”,以聳人聽聞見長。
   
  從2002年開始,斯托裏連續推出有關中國的專著,如《中國威脅:想像,神話和現實》、《龍的回歸》等,極力鼓吹“中國威脅論”,呼籲美國採取措施,應對迅速崛起的中國。據說,他現在正忙著撰寫專著《東南亞和中國的崛起:尋求安全》。
   
  2003年12月,斯托裏在美國海軍作戰學院的報刊上發表了《中國的航母雄心:從傳聞中尋真相》一文,其中渲染說,中國啟動航母建造計劃,將使該地區產生一種擔憂——一支中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將被看作是一種威力巨大的作戰力量投送工具,它將加重有關方面對中國試圖用武力手段解決領土爭端並成為地區軍事強國的擔憂。“如果中國開始使其航母戰鬥群形成作戰能力,臺灣海峽兩岸和南中國海的戰略平衡將會發生變化。更為重要的是,中國航母戰鬥群的出現,將對整個東亞地區,尤其是對日本和東南亞各國敲響‘警鐘’,並對美國在東亞地區的海上作戰策略產生影響。”
   
  此文一出,立即引發了西方國家圍繞“中國航母計劃”的新一輪爭論,一些所謂的中國問題專家紛紛發表文章或著書立說,從中國建不建航母、建什麼樣的航母、造成什麼樣的威脅等多個角度炒作“中國航母”。而斯托裏則憑藉這篇文章,差點獲得在美國軍界頗有影響的“水面海軍文學獎”。從那之後,斯托裏儼然成了“中國問題專家”,將更多精力投入對“中國航母”的研究。
   
  杜撰中國建造航母“兩段論”
   
  2006年6月,斯托裏又“前進”了一步,發表文章大談“中國的航母計劃”,並提出了中國建造航母的“兩段論”:
   
  第一階段,研究外國技術。斯托裏聲稱,中國購買了多艘退役航母,目的是用於研究航母零部件。1984年,中國從澳大利亞購買退役的“墨爾本”號航母。對此,斯托裏在文章中寫道:據澳大利亞海軍消息人士稱,中國工程師對“墨爾本”號上的蒸氣彈射裝置尤其感興趣,甚至要求澳方提供操作手冊。據說,中國海軍通過參考“墨爾本”號的設計,已在北方某海軍機場建造了模擬飛行甲板。中國海軍空降部隊還在這個飛行甲板上進行了大量的飛行測試。改進後的飛行甲板採用了中國自行設計和開發的光學著陸系統。
   
  第二個階段,自行建造。斯托裏說,中國的目標是擁有至少一艘航母,“中國似乎已下決心建造自己的第一艘航母,而不是從他國購買現成的”。
   
  不過,斯托裏同時認為,中國若想建成一支航母戰鬥群,必須解決3個難題:第一,中國海軍目前還沒有任何一種艦載飛機;第二,中國仍需開發保護航母及其輔助艦艇的更先進的反潛和防空技術;第三,只有同時擁有兩艘以上的航母,才能保證始終有一艘在海上執行任務。
   
  道聼塗説,不值一駁
   
  更讓人驚詫的是,斯托裏在拋出“兩段論”的同時,居然聲稱:“中國已經擁有航母!”他引用“據說”的消息稱,中國已於1999年在上海造船廠開工建造一艘航母,同時也開始在湛江、大連建造海軍基地和海港,以便航母停泊之用。他揣測稱,中國第一艘輕型、常規動力航母的設計和建造,估計耗資約48億元人民幣,應該已於2003年下水、2005年左右正式服役。
   
  但是,人們發現,斯托裏在推出有關“中國航母”的文章時,總是喜歡用“根據外界猜測”、“據報導”等詞語,早已將學術論文所要求的“嚴謹”二字丟到一邊。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軍事專家告訴本刊,“中國已經擁有航母”的說法非常可笑,道理非常簡單——像航母這樣的龐然大物,根本沒法隱藏,如果中國真的已經擁有,美國軍方肯定會有所察覺,也定會有所反應。
   
  此外,斯托裏關於中國購買廢舊航母船體的分析,也不值得一駁。中國購買退役航母只是民間交易,買主都是沒有任何軍事色彩的中國企業;船體在賣給中國前,所有設備、武器都已被拆除。而且,這些航母的空殼子大都改造成了娛樂或教育設施。
   
  “墨爾本”號是中國企業購買的第一艘廢棄航母,於1984年由中國聯合拆船公司花150萬美元,以廢金屬形式購進。澳大利亞方面交船前,將蒸汽彈射器、導航雷達等關鍵設備悉數拆除。

  1998年,中國“明斯克航空母艦工業公司”用500萬美元,從韓國一家船隻拆解公司購進蘇聯的“明斯克”號重型航母。經過18個月的修理,該艦被改造成一個水上博物館,停泊在靠近深圳的海灣。

  2000年5月,天津天馬拆船公司以840萬美元的價格,從俄羅斯購進“基輔”號航母,經過長時間的修理後,成為“北洋休閒港”工程的一部分,功能為“休閒活動、博物館、展覽、娛樂公園、休息場及教育設施”。

  1998年3月,澳門創律旅遊和娛樂公司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從烏克蘭購買了“(瓦)良格”號航母。2001-2002年間,它被拖到中國,用於改建為一座停泊在澳門灣的海上賭場及綜合娛樂設施。 
  
  背景資料
   
  航母戰鬥群
   
  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航母戰鬥群,有單航母、雙航母和三航母戰鬥群三種編組形式。在一般作戰區域內,通常使用以一艘航母為核心、配以若干艘防空型導彈巡洋艦、反潛型導彈驅逐艦和核潛艇等組成的戰鬥群。在中度威脅區參戰時,常使用以2艘航母為核心的戰鬥群;投入大規模常規戰爭時,常以3艘航母為核心組成戰鬥群,配以更多的導彈巡洋艦、驅逐艦和核潛艇等。
   
  航母戰鬥群具有極強的攻擊和防禦能力。以雙航母戰鬥群為例,一般採用3層火力配備:第一層是外防區,距航母180-400公里。預警機、電子戰飛機、偵察機、艦載雷達和攻擊型核潛艇,對空中、水面、水下進行持續搜索。當發現來襲目標時,可用艦載攻擊機、戰鬥機、反潛機等,對陸地、空中、水面和水下目標同時發動攻擊。第二層為中防區,距航母45—180公里。艦載雷達、聲呐和直升機對突破第一道防線的來襲目標進行搜索和跟蹤,並可使用巡航導彈、反艦導彈、防空導彈和反潛魚雷等對來襲目標進行攔擊。第三層防線主要用於自衛,採用戰術導彈、魚雷和艦炮等中、近程武器,對來襲目標進行最後的截擊。
   
  總之,一個規模巨大的航母戰鬥群,可以稱之為“浮動的海上堡壘”,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

  (二)、美國國際評估戰略中心副主席費舍爾:

  在所有惡炒“中國航母”的美國人中,嗓門最大的要數美國國際評估戰略中心副主席理查•費舍爾。最近幾年,此人動不動就拿中國軍隊說事兒。儘管他的論據多屬道聼塗説,但其論調在美國仍大有市場。
     
  緊盯中國核武器和“航母”的“評論家”
   
  理查•費舍爾的外表很容易讓人記住——他長得很富態,一雙不大的眼睛透著精明,腦袋上頭髮已經不多,嘴巴上的鬍子卻很濃密。
   
  不知是因為費舍爾確實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經歷,還是因為他很會隱藏自己,筆者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能弄清楚此人的出生年月,就連他供職的國際評估戰略中心的網站,對他的介紹也只有寥寥幾筆:1981年畢業於紐約艾森豪學院,獲學士學位。現居住於弗吉尼亞州的亞歷山大,妻子名叫南茜•波達格爾,育有兩子,一個叫本,一個叫山姆。
   
  費舍爾大學畢業後,在社會上混跡了兩年,一直沒找到稱心的工作。直到1983年,他才在美國親保守派的重要智囊組織傳統基金會謀到一份差事。該組織從不避諱自己的保守特色,一貫強調美國需要有強大的國防實力。這種立場與費舍爾不謀而合。
   
  費舍爾在傳統基金會找到了用武之地。為引起頂頭上司和大眾的注意,本來對軍事問題一竅不通的他,開始埋頭研究核武器和航母。他以亞洲為研究方向,而其中的重點,則是中國軍事。他總是絞盡腦汁地將論文標題和內容寫得聳人聽聞,以期獲得最多關注。他曾發表題為《高科技引進與解放軍現代化》的文章,將中國軍隊正常的裝備更新換代和技術發展,說成是“將威脅世界安全”。
   
  借助傳統基金會的影響力,費舍爾漸漸小有名氣,不時被一些學術團體請去發表演講。但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軍方和媒體最關注的是蘇聯,亞洲軍事問題屬於冷門領域,費舍爾因此一直難有“大動作”。蘇聯解體後,經濟飛速發展的中國逐漸被視為“對美國的最大威脅”。費舍爾終於“時來運轉”,粉墨登場了。
   
  1999年,費舍爾出任美國眾議院共和黨政策委員會高級分析員,主攻中國軍事和貿易等戰略問題。他的工作就是將研究結果提交眾議院選舉委員會,告知國會大員們“中國在多大程度上威脅著美國”。這種身份,使費舍爾迅速躥紅。他接二連三地向媒體爆“獨家猛料”,《華爾街日報》、《遠東經濟評論》、《簡氏情報評論》等媒體競相刊登他拋出的“重磅炸彈”。比如,2001年3月,美國有媒體稱中國從俄羅斯購買了“暴風雪”超高速魚雷。費舍爾立即就此展開評論:“這是一種依稀可見的威脅!這種魚雷的航行速度在200節左右,是普通魚雷的5到6倍,特別適於攻擊航母之類的大型水面戰艦。”
   
  在《中國新型戰機挑戰美制空權》一文中,費舍爾說,中國大陸近年來購買和自行生產的新型戰機將成為解放軍的“撒手鐧”,並已經對美國空軍在台海地區乃至亞太地區的制空權形成巨大挑戰。
   
  叫嚷“警惕中國航母威脅”
   
  最近幾個月,費舍爾又找到了新的“興奮點”——拿所謂的“中國航母計劃”大做文章。
   
  去年11月7日,費舍爾發表《中國航母計劃最新情況》的長篇分析文章。“是的,沒錯,中國迫切需要航母”,他在文章的開頭便點明了主旨。接著,費舍爾開始渲染“中國航母計劃”:“今年(2006年)10月在法國舉行的國際海軍裝備展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俄羅斯同意向中國出售2架蘇-33艦載戰鬥機。這一數量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提升到48-50架。這些飛機可以武裝3個航母戰鬥群……假如中國購買的這些戰鬥機獲得俄方提供的升級支援,那麼,解放軍海軍主戰飛機的性能就能超越美國海軍,而中國在其海岸1000英里範圍內採取軍事行動時,可調用的航母數量將超過美國及其盟友。”
   
  而且,“航母戰鬥群進入某一海域後,可以在該海域形成空中優勢和海上封鎖,因此,(中國一旦擁有航母)將對韓國的部分島嶼、菲律賓的島嶼、印尼的納圖那群島等形成巨大的威懾。”
   
  費舍爾分析稱,中國已經制定了“航母建造計劃”:2008年,完成對第一艘航母作戰訓練艦的修復和改造(這艘所謂的訓練艦,就是中國從烏克蘭購買的“(瓦)良格”號);2010年,建成第一艘新型航母;到2016年,共建成3艘航母,加上“(瓦)良格”號,中國將擁有4艘滿載排水量6萬-9萬噸級的航母,可以搭載至少12支戰術中隊。
   
  費舍爾還預測,中國首個航母戰鬥群編隊的機制為:7艘導彈驅逐艦、8艘導彈護衛艦、3艘核動力攻擊潛艇、1艘戰略導彈核潛艇。7萬噸級航母所能搭載的艦載機數目一般為32-64架。中國首批建造的航母將按照大型化設計,可以按64架計算,其中包括18架蘇-33、36架殲-10C、4架YJ-200預警機、2架Y12-700反潛巡邏機、4架直升機,作戰半徑達1800-2000公里……
   
  最後,費舍爾下結論說:中國如果選擇了俄羅斯型航母,意味著中國將追隨俄羅斯的軍事學說,將陸地作戰和海上作戰相結合,以滿足防衛戰略需要;假如中國選擇發展美國型航母(注:大型航母),意味著中國有更大的戰略野心,即能夠在東亞之外投放更多的政治軍事力量。他聲稱,中國的航母計劃對於任何一個亞洲國家來說,都是“嚴重威脅”,“作為世界安全與和平的宣導者,美國必須警覺這一來自中國的威脅。”
   
  漏洞百出的“證據”和結論
   
  費舍爾的這篇文章引起了國際媒體的關注。但很快就有西方軍事專家指出,稍有軍事常識的人就能發現,費舍爾的文章漏洞百出,結論多是主觀臆斷,“證據”純屬子虛烏有。
   
  造航母不同於造手槍、子彈,不可能在地下室完成,偌大的船體必須露天打造。中國如果真在建造航母,怎麼可能躲過美國衛星和間諜的“賊眼”?美國政府會等著讓費舍爾先發佈這一“驚天消息”嗎?
   
  費舍爾的文章發表後,不少媒體和軍事迷都質疑:科技最發達的美國建一艘航母需要多少年?中國在不到10年時間裏建3艘大型航母,可能嗎?
   
  儘管如此,費舍爾的言論還是蒙蔽了不少美國人,甚至不少華盛頓官員也認為“這個傢伙分析得頭頭是道”。如果這些美國政界的高層人士也聽信了費舍爾的說辭,並據此調整對華政策,必將嚴重損害中美關係。 
  
  背景資料
   
  大小航母 作用不同
   
  與中小型航母相比較,大型航母更具有“衝擊力”。通常,中小型航母配備的護航艦隻相對較少,搭載的作戰飛機和直升機數量有限,較為適合在近海海域,最多也只能到中近海域活動,主要承擔戰役級以下規模的海上軍事行動。而大型航母編隊則配備有數量較多的護航艦隻,航母上可搭載70架以上各型作戰飛機和直升機,適合遠海綜合作戰行動,屬於真正意義上的戰略性武器。
   
  美俄海軍都發展有大型航母,但兩者之間存在很大不同。從戰略層面上看,美國的大型航母更偏重於進攻性,而俄羅斯的大型航母更偏重於防禦。從戰術層面上看,目前美國大型航母主要作戰任務是對地打擊兼顧制空。而俄羅斯航母,其主要的艦載機蘇-33主要是為艦隊遠海防空爭奪制空權。從技術層面上看,美俄大型航母的最大區別是:美國航母的艦載機採用的是蒸汽彈射器起飛方式,而俄羅斯航母全部採用躍飛式甲板起飛。
   
  鼓吹“中國航母威脅論”的人之所以武斷地說“中國急欲研製與建造大型航母,而不再注重中型以下航母”,其潛臺詞是:中國發展大型航母決不是為了近海,而是有其深刻的戰略意圖。(續)(來源:人民網-環球人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